“第一次見面看你不太順眼/誰知道后來關系那么密切/我們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卻總能把冬天變成了春天......”朋友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如何維持友誼的保質期,也是一門藝術。
有些人認為好朋友就應該親密無間,有些人認為朋友也要保持距離,那么你的想法呢?
正方(親密無間)
Kevin
千萬別被營銷號帶了節奏
好朋友之間就該親密無間
最近幾年,營銷號似乎熱衷于炒作“好朋友”這個話題,女有藍顏男有閨蜜,營銷號之間蜂擁而起地炒作,似乎便是想要模糊掉所謂“好朋友”這個概念——畢竟關于曖昧的話題,亦是普羅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娛樂話題。
營銷號的炒作,讓非常多的年輕男女受到了影響,一些原本親密無間的朋友因此而開始審視自己和異性朋友之間的關系,別有用心的人也試圖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尋求刺激,久而久之“好朋友”的概念隨即被妖魔化,而真正的好朋友之間是否就該保持此前親密的關系這樣的話題,也順理成章地被擺到臺面上來討論。
好朋友是什么概念?是有困難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想起來的角色,是你樂意去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的角色,是曾經一起經歷過難忘的歷程,走過風風雨雨的角色,這才是好朋友真正的模樣。
那么又有人會問,好朋友之間難免會遇到借錢和還錢這樣的局面,在沒有利益糾紛之前,大家的確能夠和和氣氣地分享生活;而一旦出現利益的糾紛時,所謂的好朋友也不過只是同林鳥,終歸還是會各自飛。
在這種情況下,我想說的是國際舞臺有言曰:沒有永遠的伙伴,只有永遠的利益。好朋友存在的意義,并不是你的ATM、你的出氣筒或者是你的旗子,我們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人際的關系建立在信任之上。
如果作為朋友關系當中的某一方違背了這樣的原則,那么本身另一方就有保護自己利益的權利,所以說親密關系真真正正不能夠成為任何一個誰任性胡為的擋箭牌,朋友之間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親密關系,才是長遠相處的前提。
所以說,和好朋友和睦、親密地相處,的的確確會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Peppy
“天氣那么好,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不了,不了,我還要復習呢。”
……
當你拒絕好友多次的時候,好友對你的想法就會沉淀很多,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被拒絕的感覺。
很多人覺得現在多了社交軟件,把她列為特別關注似乎就是對她極好的重視,實則不然。這種友情里面隔著一臺手機,這不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了嗎?社交軟件發明出表情包、朋友圈等,但是真的表達出友誼了嗎?
友情的另一個伙伴——愛情,也有同樣的困惑,它懼怕異地,不就是因為看不到對方,想不到對方在做什么嗎?它害怕網戀,不就是因為根本不信任,不了解真實的對方嗎?更有甚者,朋友之間連打電話、在網絡發社交信息都懶,不說句話、不見個面,就像人間蒸發一樣,結果他來一句,“距離產生美”。我想的是,距離產生幻想,再由幻想而來的“美”,但這不是虛幻的嗎?大多數人由這句話來逃避現實,打造出他想象中的樣子。實際上,友誼、愛情這類情感雖看似是虛無的,但好朋友、伴侶卻是實體的,并不是虛幻的,他會想、會動,有屬于自己的表情,而不是網絡誕生的表情包。
反方(保持距離)
Jamie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真的非常貼切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就復雜,再親密的人,“無間”都是一種對美的毀滅。
夫妻之間有“小別勝新婚”,朋友之間也應該保持“親密有間”。零距離,往往不是在拉近關系,而是在放大缺點和沖突,就像化妝時所用的放大鏡,毛孔細紋一覽無遺,明明不仔細看是個皮膚白細的美女啊。兩個人膩在一起,也容易把眼光局限在兩個人之間,對外界的接觸變少。實際上,保持適當的距離,兩人更容易進行交流,因為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接觸了不同的東西,有助于相互進步。
朋友之間再親密,也應該保持“分寸感”,零距離相處,這種分寸往往會被忽略。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自我的空間,而當自己的領域被冒犯時,會很懊惱。特別是當這個人還是好朋友,有些話就說不出口。所以,朋友之間也應該有這種自覺,不要以為親密就可以踩別人的底線。
保持距離,多了一分神秘,往往能挖掘出對方的“寶藏”。知根知底,也就沒了些樂趣和探究的意味。等哪天,你突然發現對方會點特殊技能,那會是個驚喜,誰說朋友之間不需要新鮮感呢。
“親密有間”,才是朋友最好的相處。
Jason
不管是愛情還是友誼
還是要保持一定距離
俗語說得好,距離產生美,當然小別也勝新婚。道理很簡單,保持一定的空間和距離,這才能讓感情和友誼都有個緩沖地帶和空間,如果全部都是占有,那就是沒有獨立空間,會讓彼此都窒息的。
在新時代當中,我們越來越看到獨立空間的重要性,只有每個個體保持自己的一定追求和學習空間時,彼此的合力才會變大,才有有更多的進步的余地。距離太近了,天天黏糊在一起,不僅雙方都沒有進步,反而會激化出很多的矛盾。
生活是這樣,感情中也是這樣,一定的距離,才會有進步的空間。
Ada
關于愛情有一句老話叫“距離產生美”,我認為友情也是同理。稍微變換一下概念,距離其實就是空間,廣義上講我認為也包括時間。在現代社會,人們對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如果做朋友就意味著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的話,那我們還是好聚好散吧!
首先,距離太近容易爆發戰爭。舉一個身邊的真實案例,A和B年輕不懂事的時候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公寓一起考研,合租之前大家恨不得每天粘在一起,結果兩人真成了連體嬰兒之后,反倒出現了矛盾。因為小A出門太墨跡,小B有苦難言;小B晚上愛熬夜,搞的小A睡不著。更別說還有吃飯,學習時間的差異了。老實說,大家已經都是成年人了,20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和個性本就已經不再適應親密無間的生活,為了維持得來不易的友情,避免戰火升溫,兩人最后還是各自租房去住了。
其次,俗話說愛一個人要愛他的全部,但只僅限于要與你共度一生的另一半,對于朋友而言,其實大多數人并非可以接受他們的全部。我們欣賞和喜歡的是他們身上的某種或某些特質。我可以和她談天說地聊夢想,但是她喜歡吃海鮮,我卻對海鮮過敏,我喜歡吃辣,她口味清淡。所以如果讓我們親密無間的相處,那必然是不可能的,我更愿意跟一個喜歡吃辣的盆友去吃重慶火鍋。
最后,誰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跟別人分享鴨!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知己不在于朝朝暮暮地相處而在于盡管隔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仍能夠彼此了解,互訴衷腸。所以千萬不要要求你的好朋友可以隨叫隨到,親密無間,這樣友情才能長久噢!
- END -
■?編輯排版|Jamie,喜歡賴床,拿你沒轍。
■ 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聯系。
獨立思考的人自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