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讓自己獲得美好的改變。比如,改變自己懶惰的習慣,讓自己變得更加勤奮?;蛘撸淖冏约旱钠?,讓自己更好地控制情緒。于是,一些人開始付出行動,而最簡單直接的行動就是學習了。一些人選擇買書來看,閱讀各種成長類的暢銷書;另外一些人選擇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名人講座;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加入社群,比如讀書會,希望通過圈子來影響自己獲得改變……等等。
對于這些付出行動的人來說,他們確實已經走在改變的路上,因為他們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大部分人在付出行動后,一開始都是信心滿滿,也覺得自己確實有一些改變和提高。然而,過了沒多久,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比如,一些朋友看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聽了許多類似的講座,感覺自己有些提高,和愛人孩子吵架變少了,然而好景不長,幾個月后自己和家人又變回了經常吵架,自己的內心充滿了沮喪感。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已經發生改變的人,又被打回原形呢?是人體潛意識的自動糾偏功能。
潛意識自動糾偏
我們可以把人體比做一臺電腦,而人體的潛意識就相當于電腦的操作系統,以及里面安裝的各種各樣的程序。比如,微笑程序,哭泣程序,吵架程序,煩躁程序,快樂程序,痛苦程序等等。程序,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也就是一種條件反射。遇到相應的情景條件刺激,程序就會自動執行,比如人們早晨起來后就會去洗臉刷牙,被人罵了一句就會生氣。
每一個新的程序,都是人們通過不斷地模仿和重復練習而建立起來的,比如察言觀色和隨意應變。改變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一些新的程序,來代替這些舊的程序。建立新程序的過程,需要一個人的意識的參與和監督。直到新程序完整建立后,意識才會放手,交給潛意識去自動執行。在舊程序沒有完全被新程序所取代的時候,潛意識會趁著意識的松懈,把自己的心理又拉回到舊程序上,這就是潛意識的自動糾偏。
潛意識自動糾偏屬于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屬于正常的心理反應,目的在于防止潛意識中的程序被刪除。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潛意識必須讓后天努力習得的生存習慣和程序保留下來,從而增加自己的存活率。另外,潛意識對熟悉的事物有好感,而舊習慣對于潛意識來說屬于熟悉的事物,所以人們不會輕易改變舊習慣。
重復對沖自動糾偏
既然潛意識自動糾偏會阻礙自我改變,那么我們應當如何來應對呢?可以利用潛意識重復原理進行心理對沖。通過長時間大量重復,新的習慣才能完全取代舊的習慣。你想啊,一個人的惡習都是多年養成的,經過了大量的重復,形成了穩固的條件反射。如果新的習慣不經過一定強度和次數的重復,如何來和舊習慣相抗衡甚至替代呢?沒有改變,是因為重復的次數不夠多。
舉例來說,很多人為了做到情緒自控,減少和家人發脾氣,買了《非暴力溝通》來學習。大部分人都是只讀一遍,然后覺得書里講的很有道理,介紹的方法也還不錯。有些人看完后還會親自嘗試使用書中的方法,覺得效果也還好。但是,試了幾次之后呢?自己就忘記要重復了,結果被潛意識自動糾偏又拉回到過去的溝通方式上來。這個時候內心沮喪和懊惱是難免的,懷疑是書不管用,于是又買新書來看,結果還是老樣子。有些人能一年讀幾十本書,但自己依然覺得沒有什么改變。
正確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認準一本講溝通的書,然后反復看,每天重復使用書中所介紹的溝通方法。你甚至可以一年就重復使用這一本書,直到過去的溝通方式很久沒有出現為止,比如你發現自己已經有三個月沒有和家人吵過架了。
一個人的改變,就猶如拉一條橡皮筋。人們都有拉橡皮筋的體驗。拉橡皮筋的時候,什么時候感覺最難呢?那一定是橡皮筋被拉斷之前的一瞬間。拉橡皮筋的過程,就是建立新習慣的過程。如果在橡皮筋被拉斷之前停止用力,那么橡皮筋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只有通過不斷重復拉,直把橡皮筋拉斷,這樣才可以讓新習慣穩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