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今日的行為,成為孩子明日的習慣。
1、
今天出門去商場買東西,在等公交車的時間,看到公交站牌上的一則公益廣告,廣告中,一個年輕的媽媽在教育三歲左右的兒子走路要走斑馬線,走路時,一定要看好紅綠燈,要遵守交通規則: 紅燈停,綠燈行。孩子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看著媽媽點頭說,好。
年輕的媽媽領著孩子出門,在等綠燈的時候,孩子看到有好多人并沒有按照媽媽說的等綠燈了才過馬路,孩子很困惑,扭著頭問媽媽: 為什么紅燈了,他們都要過來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過去?
媽媽看著紅燈時間扔不停過往的人和電動車,蹙著眉頭,為難的告訴孩子: 他們或許有很著急的事情吧。
電子屏幕上出現了一句話: 不要讓你今日的行為,成為孩子明日的習慣。
孩子,是模仿者大人的足跡一步一步長大的,他的好的不好的行為習慣都來自于身邊的人,也就是他的父母。
父母,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不妨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讓他正向的認知這個世界。
2、
我想起來前幾天,班里的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小陽跟別的同學打架的事情。
小陽其實也是一個比較講理懂事的孩子,那天因為一點小事跟同學拌了幾句嘴,就沒忍住,把小拳頭砸在了同學的身上,我在問清楚原因后,小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由于把同學的鼻子打流血了,我就讓小陽的爸爸和同學的爸爸都叫來了。誰知道,小陽爸爸到學校之后,都沒有問我事情的原因,過程,看見小陽后,先拽在一邊揍了一頓,我上前阻止,他爸爸還差點把我推到,最后在辦公室好幾位老師的勸阻下,他才松開他兒子,開始詢問事情的經過。
等他平復了心情后,我告訴他: 你首先要向我道歉,這里是學校,不是你家里,更加不是你打你兒子的地方,你對我太不尊重了!其次,向你兒子道歉,你是他的父親,他犯了錯誤管教他是應該的,但是你不可以當著那么人的面打他讓他沒有尊嚴,沒有面子,他一個十幾歲的大孩子了,你這么做太傷人自尊了,你讓其他同學怎么看他!你不必當著我的面給你兒子道歉,你可以在只有你們兩個人的時候向他道歉!男孩子,必須要有尊嚴!
他爸爸聽我說完,覺得我太夸張了,看我表情嚴肅,就向我道了歉,也答應我會給他兒子道歉的。
事情解決了之后,我才明白,怪不得孩子那么沖動,遇到事情只知道揮舞小拳頭,原來父親就是做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
孩子看到無數次父親就是用這樣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所以在他的心里也產生了效仿的心里,孩子一開始對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都是不知道對錯的,他會認為父母的行為就是對的,學習父母的行為多了,也就變成了他的習慣了。
3
周六跟朋友一起去看《尋夢環游記》,看到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前去看,坐在我后排的就是一對父母帶著女兒一起來的。父親一直在大聲的跟女兒講解著故事情節,這樣的情景若是發生在家里,肯定是一副好爸爸陪伴女兒的溫馨畫面。可那里是電影院,電影院屬于公共場合。
在公共場合里我們一般都會克制自己的音量,不會太大,因為怕影響別人,這就是為別人著想。可這個爸爸的音量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們兩排人的觀影心情,旁邊有人好心提醒,爸爸的音量倒是降下來了。
就在我們即將進入角色的時候,那個小女兒又開始瞪著兩條小短腿兒,使勁的踢我的座位,還挺有節奏的,有一搭沒一搭的,在我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扭過頭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說: 寶貝兒,能不能不要再踢我的凳子了?我記得我當時笑的挺和藹的,爸爸聽到有人說他的女兒,有些不樂意的對我說: 小孩子嘛,不懂事兒,她就是踢著玩的。
小女孩看爸爸并沒有怪自己的意思,踢的更加歡快了,那興奮程度不亞于華盛頓發現新大陸啊,我只能自認倒霉了,朋友湊在我耳邊說: 看來這個爸爸比他女兒更加不懂事啊!
我朝著他做了個鬼臉說: 沒辦法,我們自認倒霉吧。
孩子并不知道在公共場合應該怎么做,她的世界里沒有什么是應該不應該的,沒有標準的是非觀,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化身為引導者,引導者孩子走上善良、道德、教養的大道上。
4、
古語有云: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 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愛孩子,還請教育他明辨是非的能力,
愛孩子,還請教給他教養為何物
愛孩子,還請給他做好榜樣
愛孩子,還請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