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中年”,就會讓人想到“油膩”兩個字。
提起“中年”就會想到發福的身材,臉上的油光,還有節節攀升的發際線。
中年到底是什么樣的?
《中年的意義》是一本從人類學、精神科學、生物學、和心理學各個方面來為你闡述,所謂真正的中年是什么樣子,人到中年所經歷的身體、心理和情感變化背后的科學依據。
《中年的意義》作者是大衛·班布里基,他是劍橋大學臨床獸醫解剖學家,在英國皇家獸醫學院、康奈爾大學、悉尼大學和牛津大學做人類和動物的研究。
那么,真正的中年人是什么樣子
一,更成熟的思維和大局觀
人到中年,對于生存技能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已經到了成熟的時刻。更有宏觀意識和統籌規劃的能力。
二,更成熟的認知
中年人的心智發展的會更為成熟,他們不像青少年那樣整齊明顯,他們會隨著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而參差不齊,人到中年心智的發展會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1,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中年人對自我的掌控已經有了一個自己的認知,同時也能更好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容易被情緒左右。
2.中年人對于事物的整體掌控能力也會更強,能力越高就越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
3.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年輕人容易放棄,而中年人,喜歡研究困難背后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容易迎難而上)
4.這個時期的中年人,他會比較保守,這種保守通常體現在社交上,往往更注重他們的社交對象,放棄一些無效的社交,把精力集中在一小部分身上,更容易取得成功,更喜歡獨處和思考。
中年人的思維優勢更為明顯,年輕人更擅長的是創新和變革,而中年人則更擅長分析、計劃、組織和文化延續。
他們在和年輕人的爭奪中想要獲勝,靠的不僅僅是經驗,還有中年到時期才積累到的洞察力。
中年人可以獲得更優質的社會資源,能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同時獲得的心理支持也會增多,比如財富的積累,穩定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的安定等。
現在常常會有人覺得,中年人的幸福感降低了,因為他們會面對更多的壓力,對事業成功的追求,家庭需要和諧、老人需要贍養和撫養孩子的時候,更是需要他們全力以赴,更多的責任心和管理情緒的能力。
但是現在的社會中,很多重要的角色,比如國家領導、大學教授、重要部門的管理人員、科學家、院士等大部分都是中年人。
所以,人到中年不可怕,即使女人到了中年,孩子們已經長大,時間更自由,如果能堅持運動,多讀書,家庭穩定,情緒穩定也可以保持一個年輕狀態。
人經歷了歲月沉淀的經驗,不論是做事還是說話都非常穩重,有自己的原則和為人處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