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每日朝九晚五生活卻還是一團糟?是否每一次碰到新的事情要處理時,卻無從下手?是否看過很多書,知道很多的道理和方法,可真的碰到了卻又不知道要怎么辦呢?當我們碰到這些問題時,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呢?
現如今的你是否還在每年年初做著自己這一年的年計劃,然后每一年年底都做著總結呢?每一年你的年初計劃有多少是已經完成的?有多少是直接折在了起點?那么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每年的年計劃呢?
你是否還在追求著各種技能和證書呢?你是否在筆記本里、手機微信里手機、各大學習APP里囤積了很多要學的、覺得不錯的文章和課程呢?是否想著先把它們存下來,到時候再學,卻像松鼠囤食一般,囤的多,忘的多,最后一些重要的知識,反而找不到。要知道“用不上的知識全都是垃圾!”
比起技巧和方法,思維方式才真正決定一切。現如今的社會,我們不知道一件事情,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了解,書本、電腦、手機等,比如怎樣學習更有效、如何談戀愛、如何養寵物,可搜索出來更多的卻是告訴你的是方法,你要怎么做,如何做,可為什么要這么做卻沒有一個詳細的解說。我們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而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模凌兩可、似懂非懂,有的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你是否也是拼命三郎,可是工作的結果和效率卻怎么也不好呢?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來看看下面的三種情況和你是否一樣:
1、A:工作速度幔,質量也底下(工作速度慢且質量差的人,說白了,就是沒有掌握工作的要領。需要自我檢查一下,工作的重心是否已經偏離)
2、B:工作速度快,但質量低下(基礎不扎實,沒有良好的基本功,只能從最基本的開始操作,就如同你希望雕刻藝術品,可是你卻不懂怎么拿刻刀,這如何能雕出藝術品呢?)
3、C:工作細致,但速度慢(如果一開始就事事都要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負擔,需要找出重點、關鍵點,然后給予解決方案,針對性的解決。)
你的大腦就如同一個倉庫,當你不管不顧,看到覺得好的東西就往里面搬,而且還沒有進行分類,再大的倉庫也會有堆滿的一天。而當你有一天要在大腦這個倉庫里找一件東西時,你就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要么找不到,要么花很多時間,可如果你的大腦是一個經過精簡和整理過的倉庫呢?
你是否聽說過、用過GPS導航?當你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要去找一個圖書館,你是否會打開地圖,輸入要去的地方,然后根據導航給出的信息,就能找到該圖書館,那么生活中、工作中的我們是否很多這樣做呢?
無法達成的目標,工作無法按照計劃實施,資格考試總沒有進展,如果我們把這些目的都看成是目的地,那么這些看起來像不像都已經迷失了方向?這些看似不一樣,但本質一樣的問題,你是否也在經歷?那我們又該如何破局呢?我們又該如何像有導航一樣,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簡化我們的行程呢?
工作GPS
G:Goal 1個目標 目的地(要有明確的時間和目標)
P:Points 3個關鍵點 達成目標的關鍵節點是什么(列出重要點,并進行排列)
S:Step 10個步驟(可以簡化,但最多不操過10個) 如何走才能達成目標?
如果你設定了一個存錢的目標,那么你會怎么做呢?如果按照平時,是否是直接什么都不要買,直接存就好了,可是如果有突發事件呢?比如十一到了,你的親戚朋友要結婚,都給你發了請柬呢?這是你要怎么辦呢?那么如果你用了工作GPS又會怎么做呢?
G:目標 10個月存1萬
P:重要點 3個
第一:存款
第二:生活(先把每月的工資里要存的款項拿走,剩下的用來解決生活問題)
第三:興趣(如果在解決生活問題后,還有閑錢,可以用來發展興趣)
S:步驟 可以是去銀行開一個定期存款的賬戶,然后每月發了工資,直接往里面劃,也可以通過現如今的支付寶、微信,定期自動匯款
但你知道了要如何去做做事,可是生活工作中,我們不僅僅需要單兵作戰,更多的是團隊合作,你要如何把你的想法灌給你的團隊或者客戶呢?我們是否也可以使用工作GPS呢?如果可以我們又要怎么去做呢?
我們可以通過ABC三幕是表達法(故事型演講)來進行表述:
A:After(理想)夢想,目標達成后的狀態(每一次都是大熊被欺負,或者想要什么東西,或者覺得什么東西很棒,他也想要為開題)
B:Before(現實)眼前的現實問題(大雄各種乞求哆啦A夢,例如胖虎又怎么欺負他了,他想要什么什么等等)
C:Change(變化)現實轉變為理想狀態的時候(哆啦A夢從它那神奇的口袋里拿出可以幫助大雄的道具或者手段,解決大雄的問題)
那如果要用故事型演講又要怎么辦呢?大家可以參考以下的模版
主題:1個目標 你的夢想藍圖
給3年后的我:“沒問題!我的就業之路”
開篇:3個要點
現狀:①可能很多同學現在都被籠罩在“為就業而不安”的厚重烏云之下吧?比如說……
變化:②我曾對就業3年后依然笑容滿面的100位前輩做過采訪。“讓你成功就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什么?”這時候聽到最多的答案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問題:③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為軸心,就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就業的希望”上面嗎?
主題:10個步驟
有三面墻。要跨越這些墻的方法如下:
第一面墻:“理想的大人們”這面墻。
恐怕很多人都沒真正看到過做著自己想做的事的大人們的身影吧。
從“想成為那樣的人!”中可以看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于是,為了跨越這面墻,我提出方案——“我理想中的大人是這3種人”的項目。具體操作是……
第二面墻:“想做!體力不足”這面墻。
對“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恐怕也找不出太多他們想做的事情。“想做事情但體力不足”帶來了“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個現實。
于是,我提議大家培養一個習慣。每天做一件自己想做的小事情,以此來鍛煉自己想做事情的體力。
第三面墻:“夢想地圖的喪失”這面墻。
讓我們來養成把自己真正想要實現的夢想寫在卡片上,放在口袋里隨身攜帶的習慣。美其名曰“放在口袋里的夢想地圖和雄心壯志”項目。雖然說是一個項目,卻不過是把一張紙放在胸前口袋里隨身攜帶罷了。
結尾:總結
這樣,你就一直緊盯著自己“理想中大人的背影”,口袋里揣著夢想的地圖,帶著想要做成事情的決心,開展自己的就業活動吧。
如果我們都能像這樣把匯報演講的內容放入“故事型匯報演講”的模板中,那么相信我們也可以把想傳遞的內容傳遞到對方心中。
如果我們可以把生活中、工作中困擾我們的事情慢慢的坐下來想一想,認真思考一下,看看我們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是思維上的錯誤還是我們壓根沒有找到問題點?亦或者是我們在實施的步驟上出了問題?最后祝愿大家在工作中、生活中都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