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每每形容孤獨,總是會讓人聯想到愁苦,壓抑,無趣等帶有負能量的詞匯。但其實,漸漸才明白,我們誤會了它,孤獨是富有內核能量的,是一種圓融的高貴。
不知你是否經常感覺無事可做,內心充斥虛無與凄涼。感覺生活索然無味,感覺人生無盡迷茫。甚至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一年活了365天還是一天重復了365詞。對此,你感覺很無奈,對外聲稱自己是一個分外孤獨的人。可,這并不是孤獨,只是單純的寂寞罷了。
什么是孤獨?
孤獨是自己的一份獨有的心境,孤獨是孤身一人之時的坦然自在,孤獨是能夠達到自己的一份自洽。而,真正孤獨的人,絕不寂寞。當人們將寂寞掩蓋在孤獨的面具之下時,往往會更難有機會接觸孤獨,因此,成為孤獨的踐行者往往比寂寞的代言人更為重要有意義。孤獨者并非沒有朋友,孤獨者從來不會缺失朋友。他們就如同一處寶貴的礦場,內在充滿了能力與財富,讓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很榮幸我曾遇到這樣一個孤獨的人并且與她成為了要好的朋友,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稱之為孤獨的人該有的所有特質,善于與自己相處,也善于處理與他人相處的模式。總能夠看到她真誠的面孔,事實上處理事情方面她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并非天天見面,如今她也身在異國,與孤獨的人成為朋友好像更能夠體會到朋友一詞的真正含義——并不時常想起但是無處不在。直到前些日子夢到她,便到微信去尋她才知曉彼此一直在相互掛念著。孤獨者能夠將朋友一詞發展成更深刻的意義。
朋友并非玩伴,不是寂寞時候的慰藉者。
朋友不是人脈,不是一味地迎合對方。
朋友不應當成為自己的語言垃圾箱。
朋友是無用的,即無功利之用。
朋友是為了奉獻而并非是索取。
朋友不是實用品,而是奢侈品。
朋友的前提是真誠的。彼此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說話,不說話也能夠很平靜滿足。
常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孤獨者的朋友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珍寶,是自己愛的釋放對象。
而寂寞者,是很難體會的。寂寞者始終處于一種缺失狀態。缺失愛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也缺失愛別人的能力。
難道寂寞者就沒辦法脫離這種負面怪圈了嗎?
其實并非如此,社交是解救寂寞的最佳良方,但卻只能解除一時的燃眉之急,社交正是應證了“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眾所周知,大城市是思想空乏的集合體,充斥著不斷的取悅別人,矯揉造作的矯情。然而真實是最高的高貴。沒有真的善是偽善。彼此不熟悉的人尋求著短暫的歡愉,短暫是無法滲透出真誠的,這樣的歡愉不能夠停下來,停下意味著恒久的孤寂。如果真的想徹底拜托困境,嘗試著祈禱,嘗試著一個人冥想,與自己對話感受自己。珍惜與自己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嘗試著與自己相處時,放下往常的面具,放下自己的克制與戒備,全然地享受自己。隨著時間的更迭,相信會有明顯的改變。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安然。
??? 與凡塵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們終將要學會與自己相處,享受孤獨。當與孤獨共舞的時候,正式真正的自由到來的時刻。愿你成為孤獨的踐行者,而非寂寞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