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臺上,她老生扮相,嗓音醇厚。戲臺下,她愛情波折,柔美堅韌。她曾在戲里唱:“娘子不必太剛烈”,然而,面對愛情她義無反顧的投入,驕傲的離開,這個看似柔美的女子終究還是太剛烈。
1907年12月,隨著一聲啼哭,孟家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取名“小冬”。因正值冬季,這個名字簡潔又應景。
人生對于孟小冬才剛剛開始。
1.戲曲積淀
出身梨園世家的孟小冬,童年便開始接觸京劇。在父親等人的影響下,那些咿咿呀呀的腔調,給孟小冬留下深刻的印記。濃厚的戲曲氛圍的熏陶下,京劇已經慢慢潛入到她的靈魂里,也注定了她一生會與戲結緣,在京劇舞臺上留下一段傳奇。
五歲開始學藝,七歲熟練掌握京劇的基本功,唱,念,打,做,一個動作,一記眼神,苦功練習。京劇大師仇月祥,“圣手胡琴”孫佐臣,兩人一起輔佐栽培,造就了一個“須生冬皇”。
九歲時客串《烏盆記》,孟小冬一開口,聲音醇厚,唱詞悲切,瞬間博得滿堂彩,這個稍顯稚幼的女孩,初露鋒芒。十二歲堂會上臨場發揮的《黃鶴樓》,成為首次代表作。
2.與杜初識
1919年12月,孟小冬剛出演完《擊鼓罵曹》正在后臺卸妝。一位穿著長衫,面容清瘦的男子走了進來,隨即送上一籃鮮花說:“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這廂有禮了!”
一句問候,一次初遇,注定兩人一生牽絆。
孟小冬一臉錯愕,受寵若驚,她只知道這是大上海鼎鼎有名的人物,而她不知道的是,這個年長她十九歲叱咤風云的人物,會成為她生命中給她最多溫暖和支持的人。
此時的孟小冬已經成了大街小巷人人驚艷的角兒,演藝事業如日中天,赤手可熱。
3.乍見之歡
1925年8月的一天,一出《霸王別姬》開演,臺上的扮演虞姬的梅蘭芳,褪去了英氣,披著斗篷,聲音婉轉哀怨,身段拿捏,一氣呵成。孟小冬在臺下看的如癡如醉,這場與梅蘭芳的初識一開始便已驚鴻。因戲而遇,此時梅蘭芳已經悄悄的印入孟小冬的心里。
同年8月,孟小冬與梅蘭芳第一次同臺合演《四郎探母》,消息一出,整個京城都轟動了,有人稱:這場合作將是絕配。
人生如戲,這場合演,精彩絕倫,戲外的人記住了這精妙的戲曲,而戲中的兩人卻記住了彼此。此時的孟小冬已深陷其中,她的世界開始星光璀璨,情愫緩慢生長。
4.與杜再遇
1925年深秋,孟小冬收到一張名帖,“杜月笙”三個字赫然紙上。孟小冬不知杜月笙來見自己究竟何事。她對杜月笙的印象還停留在第一次初見,那個面容清瘦素雅長衫的男子。在上海杜月笙可不算什么正面人物,開賭場,賣鴉片,混跡黑幫的大亨。唯一值得談論的是,杜月笙懂得做人。會出資賑災,調解勞資糾紛,尤其喜歡京劇,也樂于捧角。
孟小冬的戲曲天賦,著實驚艷到了杜月笙,他相信這個女子必定會成為曲壇上耀眼的角色。一番拜訪交談之后,杜月笙對孟小冬更為贊賞。正值芳華,端莊清秀,唱腔優美的孟小冬已經把杜月笙給吸引了,杜月笙決定今后在曲壇上一定要多多幫助孟小冬。事實上,在孟小冬后半生的歲月里,杜月笙確實幫襯了她不少,在她最孤苦無依的時候護她安穩。
5.梅孟相戀
多次同臺演戲,藝術相融。臺上的孟小冬眼波流轉一顰一笑,臺下的梅蘭芳瀟灑倜儻英俊風流,兩人都互相吸引,很難不走到一起。孟小冬覺得,她愛的人就是梅蘭芳。這個戲臺上耀眼的女子,第一次初嘗愛情便褪去鋒芒低到了塵埃。
愛情開始滋生熾熱,兩人相愛了。孟小冬就像找到了光亮的飛蛾,甘愿投入愛情這盞熾熱的火光。在外人看來,一個須生,一個花旦,一個“冬皇”,一個“梅后”,兩人的結合是珠聯璧合。
可是,梅蘭芳早已有兩房太太。大太太王明華辛苦持家,體貼入微。二太太福芝芳陪同看書作畫,做他的事業助手。孟小冬若想介入這個完美的家庭,爭得一席地位,仍是不易。且不說孟家長輩不同意孟小冬委屈的做個妾室,梅蘭芳的兩個太太也不會歡迎孟小冬加入。
最終,孟小冬為了嫁給梅蘭芳,親自去征求王明華的同意,王明華的點頭首肯著實讓孟小冬一陣感激。于是,避開了福芝芳,不進梅家大宅。1927年農歷正月,兩人在公館里低調簡單的結婚了,這段看似合拍的愛情在不斷坎坷磨合中,算是完美的結果了。盡管有點遮遮掩掩的意味,但單純的孟小冬卻不在意,幸福的喜悅早就沖淡了這些婚禮上的不足,孟小冬覺得只要能在一起就好。
婚后的孟小冬收斂了自己,退出了戲臺,甘愿成為一個守在丈夫身邊的女子。兩人常常一起作畫練戲,日子過的倒也平淡幸福。孟小冬是滿足的。
此時的孟小冬年華正好,事業頂峰,卻退出舞臺,讓眾人不禁惋惜。這也符合孟小冬孤傲決然的性格,愛了便愛了,便要毫無保留的全身心投入。
愛情化為現實,終究還是薄涼的。
平淡的婚后生活,孟小冬整天無事可做,相反梅蘭芳卻越來越忙,經常東奔西走。孟小冬一個人守著空房子,無聊和孤寂漸漸顯露出來。
愛情的裂痕也開始醞釀。
6.愛情沒落
1927年9月,一場血殺案震驚了京津。兇犯持槍綁人勒索,勒索的對象正是梅蘭芳,梅蘭芳的好友在混亂中誤槍斃命。重點是這場血案或多或少牽扯到了孟小冬,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粉絲追星太瘋狂”。事件風波未定,孟小冬自身孤傲,沒什么好解釋的,梅蘭芳卻倍感壓力。各種炒作,版本奇葩。
一場血案,給兩人的愛情和婚姻都帶來了影響。
最讓孟小冬氣憤的事情是,梅蘭芳第一次帶著二太太福芝芳出現在公眾場合,唯獨丟下了孟小冬。還在婚姻當中的孟小冬第一次感到失望。孟小冬是委屈的,她為了愛情,甘愿拋棄事業,放棄光環,守在梅蘭芳身邊,可是梅蘭芳至今沒有給她一個名分,一個應得的地位。梅蘭芳沒有孟小冬的絕決,在家庭面前他終究是軟弱的。
梅蘭芳赴美國演出本打算帶上孟小冬,卻因為福芝芳的插入,孟小冬最終沒有去成,一氣之下回到了娘家。而此時梅蘭芳卻帶著福芝芳到北戴河避暑游玩,這一舉動卻使孟小冬更加失落,兩人的婚姻更是雪上加霜。
一個個失望的疊加,終有一天再熾熱的愛情也落的冰冷凄涼。
梅蘭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身穿素衣前去吊唁,剛入大門就被梅家的下人阻攔。孟小冬被擋在梅家門外,眾人圍觀,為首的便是福芝芳。
到此刻,孟小冬算是明白了,梅家從來沒有她的一席之地,她這個外人連參加一個喪禮的資格都沒有,內心除了凄涼還是凄涼,一顆心完全冰冷。
她放棄一切得到的愛情,最終敗給了名分。內心驕傲又敏感的孟小冬終于心灰意冷了,徹底了離開了梅家。
7.驕傲離開
1931年,在杜月笙的幫助下,孟小冬體面的結束了四年的婚姻,四萬元的分手費像個極大的諷刺!這段脆弱的感情也讓孟小冬明白了,沒有實質的愛情終究是虛無的。決絕的離開,這也是她最后的驕傲和倔強。以后的日子里兩人形同陌路。
離婚后的孟小冬重新登上戲臺,重拾她的事業,光芒依舊。
此時她舊時好友姚玉蘭卻極力撮合她和杜月笙。
孟小冬心里其實是糾結的,一方面,與梅蘭芳的那段感情確實傷她很深,她也不敢再輕易嘗試愛情。另一方面,杜月笙這些年一直對她有所幫扶,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她,她對杜月笙是心存感激的。
8.轉身情歸
陰差陽錯,在姚玉蘭的設計下,孟小冬無奈下只能妥協留了下來陪伴著杜月笙。杜月笙是欣喜的,他癡心幾十年,一直欣賞愛慕的人,終于來到他身邊。
可惜時局動蕩,日軍攻占了上海,杜月笙帶著家眷逃到香港,孟小冬卻選擇回到北平。兩人不得已又分開了。分開的時間里,杜月笙依然關心孟小冬的境況,托人照料她,送她物品,保障她生活無憂。
戰火連天的時代,幾經輾轉,兩人一直聚少離多。在姚玉蘭的勸說下,孤苦無依的孟小冬又重新回到了杜月笙身邊。此時的杜月笙已病痛纏身,孟小冬每日悉心照料,寸步不離,這讓杜月笙頗為感動,這也是杜月笙病中最幸福的時光。
1950年,杜月笙準備移到法國,有一天,他計算全家一共需要多少張護照,孟小冬淡淡說句:“我跟著去,算丫鬟呢還是算女朋友?”此話一出,杜月笙恍然醒悟,自己病痛的這兩年,全靠孟小冬細心照顧,卻從未給她正式的名分,這對孟小冬來說是不公平的。
杜月笙為了彌補這份虧欠,當即決定要和孟小冬結婚,不顧眾人阻攔。
四十多歲的孟小冬穿上旗袍依然氣質出塵。
杜月笙到底是比梅蘭芳多一份果敢,對待孟小冬他從來不愿意委屈她。一場初識,一句“這廂有禮”,命運兜兜轉轉,兩人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孟小冬這顛沛流離的一生,終于找到了安放的凈土。
杜月笙曾說“抗戰勝利后,始知愛情”。
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愛慕始終如一,甘愿一直站在她身后默默守候,這份情也打動了孟小冬,換來了他們晚年的相守。
9.戲如人生
1951年8月,杜月笙結束了傳奇的一生,時年六十三歲。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一個人留在香港,深入簡出。
1977年,去世。留下那些“藝壇揚芬”“菊壇遺愛”的美名。
回顧她坎坷的愛情,梅蘭芳,杜月笙,她的一生一直游離在這兩個男人之間。一個陪她度過愛情爛漫,一個護她走過半生安穩。
愛情就像一出折子戲,陪你粉墨登場的人,不一定能陪你共度余生。孟小冬的愛情太過薄涼,好在,在她人生的后半段,杜月笙給了她最后的慰藉,給她真正的現世安穩。愛你春光明媚的可以很多人,愛你風卷殘荷的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