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是:著名作家R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信中,一個將死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作家R本人,但他卻對此事一無所知。
故事始自于十八年前,13歲的她初遇作家R的剎那,還是個孩子,之后經(jīng)歷了少女的癡迷、青春的激情,她甚至生下了作家R的孩子,繼而流落風塵,但都未曾改變對作家R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小說原作者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寫于1922年,這是一部世界戰(zhàn)爭時期產(chǎn)生的小說。斯蒂芬·茨威格對女性心理天才般的洞悉,使其被稱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高爾基曾評價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杰作。“
2004年,同名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由徐靜蕾自編自導自演。該影片榮獲第52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豆瓣評分7.5。
與原著不同的是,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故事發(fā)生在中國,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
1930年,單親家庭出生的13歲女孩和母親住在北平的一個四合院里,機緣巧合,作家R(姜文飾)成了女孩的鄰居。對于一個生活天地非常狹小的女孩來說,在另一個大世界里頗有名氣、英俊瀟灑的作家是一個誘人的謎,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一個13歲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腦的用來窺視作家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孩與迎面走來的作家撞了個滿懷。無人生閱歷的女孩被作家那具有吸引力的脈脈含情的目光和他那慣有的對女性溫柔紳士的態(tài)度所吸引,于是從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遠屬于他了。
自從作家來了以后,女孩的生活整個變了樣。她學作家坐在桌前寫字;閱讀了很多書,因為她知道作家是喜歡書的;突然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因為她認為作家是喜歡音樂的;她生怕作家會因為她那條舊學生裙打了一個補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出門的時候,總是用書包擋在那個補丁上。
1933年,女孩因母親改嫁移居山東。當她得知自己即將搬離這個四合院,再難見到作家時她竟然當場暈倒了。此后,女孩在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青春時光。
1937年,20歲的女孩(徐靜蕾飾)成了北平女子師范大學的學生。童年時對作家的崇拜和暗戀迅速發(fā)展成為熾熱的愛戀。為了能再見到作家,她獨自回到當年住過的四合院,每天晚上悄悄來到作家住宅的周圍徘徊,默默關注他的行蹤。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見他一次。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作家分別坐著黃包車從不同的方向迎面通過北平的一條狹窄街道,作家紳士的避讓,讓女孩的車先行,當作家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時,她驕傲地逃開了。但是她的內(nèi)心卻是多么希望他能注意她、認出她、愛上她。
一天,女孩和同學在街上游行,突然槍聲四起,街上亂做一團,在一旁攝像的作家早就注意到了她,作家跑進混亂的人群中拉起女孩的手跑進一個樓道。氣定神閑后,他們互相看著對方,然而從作家好奇地、饒有興趣地注視女孩的神態(tài)中,女孩立刻意識到作家并沒有認出她就是當年那個鄰家女孩。
容貌出眾的女孩終于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天時光,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里的時候,心里能激蕩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就是當年的那個鄰家女孩。
一天早餐后,作家告訴女孩自己有事需要離開北平幾天,臨走前他送了女孩一朵白玫瑰,并告訴女孩自己很快會回來,一回來就來找女孩。幾天后作家回來了,但作家并沒有來找她。
三個月后,女孩發(fā)現(xiàn)自己懷了作家的孩子。女孩意識到作家喜歡對所有女人濫施愛情,卻不愿作出任何犧牲。她不想讓作家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甚至因此讓作家覺得她圖謀不軌,于是女孩決定住在一個鄉(xiāng)下同學的家里直到生下孩子,然后獨自承擔起撫養(yǎng)孩子的重擔。
因為戰(zhàn)爭民不聊生,女孩深深的意識到,窮人總是被踐踏、被凌辱,總是犧牲品。為了能讓她和作家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長大后像作家一樣躋身于上流社會,她不惜委身于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此時的女孩已經(jīng)變成女人。
在隨后的歲月里,女人和作家常常在劇院里,在歌舞廳,在公園里,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內(nèi)心一次次發(fā)出深深的呼喚:“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鄰家的那個女孩!”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遠是沒有認出她的神情。
萬般無奈之下女人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日之后送了一朵潔白的玫瑰花給她,于是此后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會派人給作家送去一束白玫瑰,只為了喚醒作家對自己的回憶。
在女人與作家最后一次見面的舞會上,作家本能的、充滿激情的目光使她渾身灼燙如焚,于是她扔下為她提供優(yōu)越生活的軍官(黃覺飾)跟著作家又一次渡過了銷魂之夜。
次日清晨,女人將要離開,臨走前她指著桌上花瓶里的白玫瑰說,可以送我一枝嗎?作家說,當然可以,只是這花有些謝了,隨即從中挑出一朵,別在女人的發(fā)髻上。
女人其實是想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么來,她的目光在呼喊:“認出我吧,最后認出我來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陌生,因為幾分鐘后作家小心地把幾張鈔票偷偷的塞進了女人的手包里,那一刻女人的心徹底碎了,仿佛墜入萬丈深淵。
就在女人走進院子準備離開的時候,迎面走來的作家的老仆人認出了她,老仆人用當年和女孩打招呼的一慣口氣道:早啊,小姐!女人心中五味陳雜,是失望?!是感激?!女人將作家給她的鈔票一股腦的塞到老仆人手里。老仆人哆嗦著,惶恐不安地看著女人離去。
1948年底,作家收到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信中說道:我的孩子死去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挽救這個幼小嬌嫩的生命,我同死神足足拼搏了三天三夜。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我除了你之外再沒有一個好愛的人,但是對我來說你又是誰?你,你從來都沒有認出過我。曾經(jīng)我以為在這孩子身上能把你抓住,這畢竟是你的孩子,但一夜之間他就這么殘酷的離開了我。我又是孤單單一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還孤單。這次,我打算跟孩子一起去了……
有人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給我們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少女為了一份不朽的愛情勇于犧牲,致死方休的故事;毋寧說,這是一個13歲的少女因為庸俗不堪的生活環(huán)境和單親家庭的情感缺失,而對一個新鄰居同時也是一個成功作家的男人的一廂情愿和一往情深的暗戀。暗戀是種病,直到病入膏肓。
我想對女人說,你真的愛那個男人嗎?也許你愛上的只是自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