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分享了時間開銷記錄一年多的感悟和體會以后,不少朋友提出問題。把這些問題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種:
1.分類那么細致,有必要嗎?
2.他們所經歷的有些事情在我的時間分類表里找不到對應的類別,是不是分類不妥當?
3.瑣碎之事到底要不要記錄呢?
4.認為活在當下最重要,有必要去堅持時間開銷的習慣嗎?
隨后,我進行了思考,看法是這樣的——
1.我的分類有“一級+二級”的模式,目的是與個人愿景目標的幾大高度匹配。
在用Excel統計時,既可以很方便地看出一級類別的時間分配,也可以隨時看出小類別的時間消耗。特別是興趣大類中的小類別方面,由于其設置與個人10000小時精深練習相關,能夠使自己準確地跟進精深的程度。所以分類細并不意味著胡亂地分類,必須有系統化的支撐,如果僅僅是細致的分類,其整體卻找不到一點條理,那只會徒增煩惱。另外,一定要用白紙黑字去定義你的類別,別指望大腦能記住那么雜的東西。當然,如果您的時間開銷只愿意按照粗略的分類去記錄,那也是可以的,只是后期數據統計是少了多樣化的選擇而已。
2.別人所經歷的事情,在我的時間分類表中找不到對應的類別,是正常的現象。
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盡相同,時間分類也會不同的。時間分類表肯定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和改進,不能采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套入,全盤使用別人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時間開銷記錄并不是孤立運行的一個習慣系統,它應當是與你個人的其它自我管理系統相配合的,特別是在日回顧方面,有了時間開銷記錄以后,日回顧時更方便,參考的依據更詳實。
3.瑣碎之事要不要記錄的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看瑣碎到什么程度。我認為僅僅是2分鐘內就完成又毫無意義的話,可以以“雜事”概括之。而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工作中被上級安排到,才會從事此類無意義的雜事;而生活中,大部分情況都可以進行自我選擇,從而避免這類事件過于無意義。如果記錄時想要記得詳細些,也不妨在日回顧時通常“備注”進行細致登記。
比如要出門之前,想起鑰匙沒帶,跑進房間找了2分鐘;比如單位通知有分發到個人的物品,必須在非上班時間立即去領取。
4.是否要堅持這個習慣,純屬由個人選擇決定。
沒有人強迫你去堅持這個習慣,就像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成長一樣,完全在于你的意愿和價值觀。像我這種對過往把握不住或感覺流逝得太快時,就會迷茫和抓狂的人,是需要這樣一個習慣去幫助我克服對逝去的恐懼,此外,我還有采取了私人日記跟進自身思想變化這種辦法。每件事情對于不同的人意義肯定是不同,在有的人眼里價值連城的東西,別人看起來可能分毫不值。只要這個習慣在我的認真落實中,讓我很好地對抗了拖延癥,提升了對時間的關注力,把珍惜時間落實到行動中,就說明它已經讓我受益了。
以上粗略看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發憤的草莓?(?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014study)
關注?個人管理、楷書、育兒
喜歡?讀寫、涂鴉、竹笛、EOP
堅持?做日計劃、周回顧、記錄時間開銷、手寫活頁日記
發起?汕頭幸福成長沙龍(微信號gerenguanli)
轉載本文請注明作者與微博網址,謝謝!如果您覺得本文讓您有收獲,不妨花1塊8毛8打賞一下作者,——》[猛戳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