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參加國家祭祀典禮后分到的祭肉,最好當天就食用,不放過夜。實在吃不完,留存也不得不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不要吃了。
10.10:
食不語,寢不言。
吃飯的時候不談話,睡覺的時候不言語。
10.11:
雖疏食菜羹,必祭,必齊如也。
即使是粗米飯和蔬菜湯,吃飯前也應該拜一拜,而且要像齋戒時那樣嚴肅恭敬。
第一則中可以明顯看出孔子對待飲食十分認真,從不吃過夜的東西,即使是他特別重視的胙肉。
從孔子的飲食習慣來看,食材一定要新鮮,凡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都不吃,并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個十分重生的人。
第二則經常被我們作“食不言,寢不語”,也是中國的孩子從小聽到的教導。
我們不能說,春秋時期的規矩就是,所有人吃飯和睡覺的時候都不說話,因為既然本文中特意把孔子的這個習慣單拎出來,就證明大多數的人并非如此。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的生活條件下,尤其還經歷了那么多年的顛沛流離,依舊能活到七十三歲高齡,可見他的養生之道十分高明。
對于我們今人來說,這種好習慣依舊值得沿襲。吃飯的時候少說話,既能品味食物,又能避免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而且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吃飯的時候也不宜說笑。睡覺之前也不適合暢談,最好做些容易讓自己快速安靜下來的活動,而且電子設備要從臥室中清除出去。
若璠su,二寶媽,堅持100天運動,堅持100天連續寫作。今天是連續寫作的第131天,累計輸出102558字。
自律讓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