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然而,綜合國人英語學習的付出及其結果來看,事實卻并非如此。下面就給大家來看兩張圖:
盡管中國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國際上一直是相當不錯的,然而在英語這塊,我們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排名倒數第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我們學習不夠刻苦嗎?但結合第二張圖片,我們卻發現我們在英語上下的功夫比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多得多。
那是我們的母語和英語相差太遠嗎?但同為東方的日本人,語言學習上的障礙不比我們大,而他們卻用較少的時間取得了比我們更高的成績。
是我們語言學習天賦天生不如別人嗎?然而和其他國家的幼兒一樣,我們國家的幼兒也是二三歲就已經學會了說話。
所以,真實的,深層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想要深究我們學習英語的誤區,我們就得回歸英語學習的本質。
英語學習,說到底不過是語言學習。那下面我就大致從幾個方面來對比我們英語學習以及漢語學習方法上的不同。希望這些對比可以幫助我們走出英語學習的誤區。
(一)
循序漸進vs拔苗助長
從出生起,我們就已經浸在了一個漢語環境,周圍幾乎所有人都會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向我們重復著一些簡單的話語,而隨著我們慢慢長大,這些話語也會慢慢變得復雜,但都在我們所能承受的范圍內,不會讓我們感到晦澀難懂。
因此在正式進入學校之前,我們的漢語聽說能力已經基本過關。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學習一些系統的語言點,一些復雜的詞匯,自然難度降低不少。
而反觀我們的英語學習。絕大多數人在入學前基本沒有接觸過任何形式的英語,我們的聽說能力在入學前基本是零。但入學后我們的英語教學卻采用和漢語教學類似的形式:重讀寫,輕聽說。
從對英語一無所知到一上手就接觸枯燥的語言點,課文,這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過于晦澀,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語言學習的規律本應該是聽說在前,讀寫在后,而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卻全然違背了這一規律。
在高中之前的十幾年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始終關注的只有讀寫,而聽說能力許多人是進入大學后才開始培養,且一開始練聽說的時候難度就放得相當高,渴望幾個月內就能徹底掌握聽說。
由此本末倒置揠苗助長致使我們的英語學習事倍功半,在國際上遠落后于其他國家。
(二)
多種方式vs單一渠道
在學習漢語時,我們的學習方式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
也是這樣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方法,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而我們的英語學習,從小學到高中,基本上只有一種途徑: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聽說無障礙,閱讀無障礙,表達無障礙,然而縱觀我們國家的英語學習方式,只是一味注重書面學習,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遠遠脫離了日常的語言情境。
其結果是我們似乎記住了許多生澀的詞匯,復雜的句型,晦澀的語法,然而當與老外交流時,卻發現困難重重,一些最基本的日常聊天一句也表達不出來。
試想一個滿腦子都被“宇航員”、“記者”、“科學家”、“體育館”等等這些“高大上”的詞匯填充的人,如何能與別人聊一些“金針菇”、“眼睫毛”、“堵車”等接地氣的話題。
(三)
情境學習vs專項訓練
學習漢語時,我們的聽說讀寫基本上是同步發展的:我們對詞匯、語法、寫作、聽力、口語等的訓練向來都是同步進行。
比如遇到一篇美文時,我們會聽老師繪聲繪色地朗讀這篇文章(聽力),進而自己有感情地朗誦它(口語),并將里面的好詞佳句積累在筆記本上(詞匯、語法),此外在寫作時也會適當引用平日所積累的優美表達(寫作)。
然而在英語學習上,我們卻生硬地將其分為了孤立的幾部分:
相比于學習漢語時將生詞放在成語里或是文章里幫我們更好地了解其意思及用法,我們對英語單詞采取的學習方法卻是孤立地背誦其意思及拼寫,其結果導致單詞遺忘率高,且背了也不會用;
學習語法時我們不是像學習漢語那樣,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幫助我們培養語感,建立正確的思維習慣,而是機械地將語法單獨拆分出來,并且妄想通過題海戰術來幫助我們快速地掌握英語語言規則,其結果卻導致我們學得越多,混淆得越多,最后連一些基本的日常表達也說不出來;
聽力和口語向來是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的兩部分:只有聽準發音,我們才能正確地模仿,反之,只有知道正確發音,我們聽的時候才能辨認出老外所說的話。但現實情況卻是:在大學之前,由于高考只考聽力,沒有口語,由此導致大部分人只將精力放在提高聽力上,而對口語絲毫不重視,慢慢形成了啞巴英語;
……
英語學習中孤立學習部分的例子還有很多,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上就是我們學習英語最主要的三個誤區,那么如何走出這些誤區呢?下面就給大家幾個建議:
1. 多閱讀英語文章,積累優美表達,培養語感。童話故事、偵探小說、影視文學等等什么題材都好,只要是英語原著且能引起我們興趣的小說都值得一讀。
2. 多看看美劇,模仿里面的臺詞,同步提升我們的聽力和口語。具體看哪些美劇可以參照我以前的文章大學看了100部美劇,提高英語口語,推薦這15部
3. 學會串單詞,及時掌握所學知識點的用法。所謂串單詞,即就是將最近所學的新的單詞連在一起編一篇小文章,或幾句日常用語(此方法也同樣適用于短語,句型,語法等)。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所有內容,希望能對在讀的你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