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實用主義上一章節講到了企業專利指標的設定。一旦設定了企業的年度專利總目標,如何分解到各個部門或人員就成為頭等大事,才可能將專利總目標落實到位。
通常的企業分解專利目標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分解給哪些組織;其次才是分解給哪些人員。具體而言是三個步驟四種方法。
第一步:確定承擔專利目標的組織
確定分解給哪些子公司或部門。承擔專利目標的子公司通常是研發相關或生產相關的,與銷售公司無關。承擔專利目標的部門通常涉及研發部門、產品開發部門、技術檢測部門、系統運營維護部門、技術企劃部門等。有些企業只對研發部門設定專利目標,其余部門則是自愿申請專利。有些企業年度專利目標數量很大,如果將專利目標全部分解到研發部門,人均超過5件/年,平均每2個月每人就要寫1件專利(扣除節假日)。然而,據專利實用主義的作者董燁飛了解,許多申請專利的技術人員都是業余時間寫交底書,往往一個月才能寫出一篇交底書。因此2個月1件交底書的任務,已超出普通技術人員的能力和精力了。所以這些企業的專利目標通常會分解到前述多個部門,但是每個部門的人均專利數量是不同的,研發部門的人均專利數量大于其他部門的人均專利數量。
在此跑個題,根據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劉芳老師介紹,她做過一個實驗,找了幾位技術人員聊創新,基本上已經把需要寫的交底書內容都聊出來了。然后,她就讓這些技術人員寫交底書,結果一兩天過去了,技術人員告訴她:我真的不會寫!劉芳老師就觀察到這些技術人員天天與編程軟件或仿真軟件等專業軟件打交道,對WORD文件不熟悉,他們可以很快用編程軟件寫代碼卻很難按照專利這樣的邏輯去寫交底書。因此,他們需要1個月的業余時間才能寫好1件交底書,是真心很努力了!
言歸正傳。給這些部門設立專利目標,除了研發部門之外,其他部門常常提出質疑,不理解為什么給他們設立專利目標。專利部門相關人員需要獲得高層的支持,并且舉出實證:這些部門的確可以產生專利。專利部門相關人員需要檢索到與產品開發部門、檢測部門、系統運營維護部門等業務相關的專利,從而證明這些部門可以產生專利,只是產生專利的數量少于研發部門。
第二步:確定承擔專利目標的人員
至于分解給哪些人員,則有多種方式。
方法一:按研發項目分解
對于設定給研發部門的專利目標,可以按照研發項目進行分解。通常是先從研發負責人那里獲得項目清單和項目預算(有些企業的項目預算可以通過財務部門獲得),按照各個研發項目的投入(包括資金、人員、時間)來按比例分配。同時,需要結合項目的重要性(用“企業戰略系數”來體現)進行調整。
項目組專利目標=企業戰略系數*該項目的投入/當年研發項目總投入? (式1)
某液晶顯示領域龍頭企業的“年度專利王”武延兵非常認可,利用企業戰略系數來提高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的項目的專利目標,例如企業新進入的技術/產品領域的項目、企業的重點研發項目、企業承擔的重大科技項目等。企業戰略系數通常在1—1.5之間。
這個取值范圍僅為經驗值,是根據專利實用主義的作者董燁飛的實際工作經驗,在設立專利目標時,研發人員/研發部門領導可以接受的心理值確定的。僅僅是從該項目的重要性、技術先進性、資源優異性、專利申請的重要性等“大道理”來說服的話,研發人員內心最多可以接受比其他人多50%的工作量;如果要給他們設立超過1.5倍的專利目標,就需要很大的推動力(例如高層管理者給壓力)。
更進一步,如果是跨越考核年度的長期項目,還需要按照項目進度,將該項目的專利目標分配到不同年度。例如,如果一個研發項目本年度只完成2/3的進度,那么按照前述式1計算的專利目標還需要乘以0.5的項目進度系數值(研發項目后期才是技術成果大量產出的時間,所以雖然研發項目進度為2/3,但是項目進度系數只取0.5)。換言之,式1修正為如下的式2:
項目組專利目標=項目進度系數*企業戰略系數*該研發項目的投入/當年所有研發項目總投入????? (式2)
這種方法會遇上年初預定的研發項目,年中的時候項目取消或者進度延遲,就需要相應調整該項目的專利目標。
方法二:按人數分解
這種方法就是按照第一步中確定的可以承擔專利目標的部門,再從人力資源部獲得相關部門的各個崗位的人員表,然后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各崗位人員人均專利目標比例,通過計算,確定各人員的專利目標數量。
應用這種方法時,還需要區分相同崗位中有技術工作經驗和沒有經驗的(例如應屆生),剛入職和已入職一定時間(例如半年以上的)人員,分配不同數量的人均專利目標。以下是部分典型崗位的專利目標設定的比例(A作為基數)示例。
這種方法需要半年度調整一次專利目標,因為企業研發人員流動較大。
方法三:按技術領域/產品分解
有些企業的事業部或部門是按照技術領域/產品設立的,因此可以將專利年度總目標分解到各個技術領域/產品,然后再對應分配到相應的事業部或部門。某風電行業龍頭企業的知識產權負責人時良艷認為,可以參考這些技術領域的專利分布,為相關部門或事業部設定專利目標。
尤其是,企業專利目標設定時是按照各種產品比競爭對手多一些,以保持細分技術/產品領域第一的地位,這種情況下可以將細分技術/產品領域的專利目標直接分配給相關事業部或部門。
方法四:按年度銷售額預計分解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專利申請費用就需要由子公司自己承擔(或者是按一定比例從子公司的銷售收入中提取一定費用到母公司,專利部門通常設置在母公司)。這時專利目標就可以與子公司的年度銷售額預計掛鉤,進行分解。
以上分解方式,還可以結合使用。例如,按第三種方法基于細分領域/產品將專利目標分解到子公司或部門,部門內再按照第二種方法基于人數進行分解。有些企業或者有些部門,希望由專利部門直接將專利目標分解到人頭,這樣,部門領導或者子公司的領導可以拿著專利部門的分解結果直接去落實(減少他們內部的溝通成本)。但是,也有部門領導或者項目組team leader不認可按照人數分解,希望專利部門只分到項目組或部門,具體由哪些人來完成專利目標由他們自己掌握。可見,管理真是一門藝術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三步:將分解后的專利目標通知到相關負責人
專利部門計算出各部門/項目的專利目標后,需要與相關負責人溝通、確認,為后期執行奠定基礎。這時,各個負責人會提出其特殊情況,通常是要求減小專利目標,但是專利實用主義的作者董燁飛也遇到過專利意識高的部門負責人,主動要求提高本部門的人均專利目標。不得不贊嘆一下:他是臺灣博士,而且只是技術企劃部門這樣一個不會盛產專利的地方,他的專利意識和工作主動性真的高!
如果你支持請點個贊吧。如果對本文有想法,請寫下你的評論或者加微信13488801591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