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點過十分上了uber,搬家后第一次叫uber。
說好的二號樓,司機卻開到了四號樓等我,沒關系,多走兩步路嘛。
每次只要陌生人問我職業,必能觸發一段對話,這次也不例外。
-你是剛下班?
-嗯對。
-做市場的?
-恩...算是。
-什么行業的?
-公益慈善。
...
-我現在再也不相信國內的慈善機構了。
-恩...不可否認,還在起步發展階段。
-以前我還會捐一些錢,但現在我再也不會相信了。
-確實有些事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看法,但客觀上這件事是好的發心。
-我覺得公益是不需要宣傳的,你看那個誰到處發錢炒作。
-恩...一件好的事情如果只是默默地做,為什么不能讓更多愿意參與人加入進來呢?一些特例的發生不代表全部的現狀,不是嗎?盡管大環境不盡如人意,總有一群人在堅持這件事,總比沒有要好吧,說不定有一天,你又會愿意相信慈善機構了。
-國情不允許啊,資產都縮水了,哪有錢做公益?
-確實,慈善是內心自發的,某種程度上的邏輯是“有錢了再會捐錢”,這個@有錢”的定義卻因人而異,有人覺得10元是有錢,愿意捐出一塊來,有的人認為一萬才是有錢,到那個數額才捐一塊錢出來。但我很同意你說的,基礎的物質條件是必須品,沒面包空談幸福自由也是很腰疼。慈善的秘密或許就在于,越給越有吧。
-或許過二十年,會好吧,現在的孩子,應該會比我們強。
-你看《奇葩說》嗎?我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對與錯能區分的,但永遠不要停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