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前幾日覓得一本好書--《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作者是美國 約翰.梅迪納,他是美國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也是杰出的生物學家,同時擔任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顧問。書中講到了幾個有趣的問題,讓人獲益良多。
1. 胎教有多大的作用?
其實沒有為人父母以前,我也稍有了解,但真為人父時,真沒來得及胎教,可能不是一個合格的“初爹”吧。作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胎教沒有什么用!什么古典音樂、輕柔歌曲、媽媽講故事,沒有明確的實驗數據表明,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幫助。
那胎教基本沒有什么用,懷孕過程中如何確保腹中寶寶健康成長呢?作者提出了兩項基本要求:第一:母親保證合理的飲食,確保營養均衡,不能大吃特吃,初生超級大寶寶可沒什么好。第二:保持適度的運動,提高母親的身體機能及免疫能力,防止母親出現較大的疾病。
2. 初生寶寶多重為好呢?
作者通過調查數據發現:初生寶寶體重在3.6kg以下越重越好,超過這個體重,對寶寶來講無益。當然,有些寶寶出生較輕,也無需過份擔心,數據表明生病的概率大一些,對于大腦無明顯影響。
3. 孩子出生后什么的環境最為合適呢?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對于身邊親近的人觀察最詳細,模仿也最多,對后來成長影響也最大。同時,初生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大腦最在意的是保全自己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是在意學到了什么。所以,良好的夫妻關系是為最為關鍵的,特別是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但往往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夫妻關系變化最快、也是最大的一年。
4. 懲罰的意義
孩子犯了錯誤,是否要懲罰?如何懲罰?作者提出:必須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個人這樣理解,如果一個人拿著槍對你說“來,幫我煮碗面”,你覺得這面煮得好嗎?同等道理,如果孩子已經感受到了不安全,是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或思考問題的。另一方面,孩子犯錯后,如果過度懲罰,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平衡心理甚至過激心理。
但是不是就不懲罰呢?也不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比如:大家吃飯的時候孩子在玩,先提醒孩子,如果他再不就餐,就收走食物,讓孩子承擔饑餓的后果;可以取消他之前享受的一些東西,如外出游玩、沒收玩具等,這在心理學上叫作“懲罰法”。
作者堅定認為:孩子的教育是表揚多于批評,鼓勵過程多于鼓勵結果。
5. 規矩很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家庭作業而發愁,我不知道美國是否也有類似情況,但肯定有其它各種各樣讓父母發愁的地方。作者認為:規矩與良好的習慣建立很重要,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沒有形成好習慣,長大后就會難以糾正。這點我極為認同,好比讀書,我自己堅持多年,自然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規矩:第一個要踐行的人就是父母。
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