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分享一個我遇到的故事(看下圖)
?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害怕被孤立,害怕被別人討厭,所以具體的行為表現為一味地討好別人,害怕拒絕別人的要求,所以一味的妥協與迎合周圍人的需求,但是卻忽略自身的需求。? 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討好型人格產生的原因,以及她們內在的心理特征以及需求是什么。
?
討好型人格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原生家庭的原因,比方說成長過程中父母在情感上的忽視或者成長過程中遭受校園霸凌等。她們的內在心理需求是渴望被認可,被關愛,她們缺乏自我價值的認同,以及心理邊界的模糊,具體表現為因為自我認同感的不足,導致她們在面對人際交往中顯得很矛盾,想要結交朋友但是因為自我認同感缺失,讓她們在人際交往中缺乏自信,所以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獲得自認為的友誼,其實這更像是一筆交易,一個自己為了滿足自身對于關愛與認可的需求而制造出的夢境,但是夢境再好也有破滅的一天,人是不會甘愿被剝削的,就如你一味的犧牲自己討好別人,總有一天你會爆發的,當你爆發了以后,你會自責,會難過,會害怕朋友離開自己,覺得很煎熬,其實你的所有糾結與恐懼總結起來就是害怕自己不被接納從而失去那一絲絲你生命當中僅存的溫暖,你是有多孤獨又是有多缺愛,但是你要相信屬于你的黎明遲早會到來,它會照亮你的世界,讓你深深的體會到這世界的溫暖。
?
其實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平等以及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人們可能會同情卑賤的人,但人們只會仰慕、愛慕高貴的人,而一個自愛者是真正高貴的人。
?
我有一個朋友,她和她的男朋友之間有這么一段話,我覺得寫的還蠻漂亮的:“因為我自愛,我遇見了美好的你,因為你愛我,我遇見了更能好的自己”。我覺得寫的挺好的。未必要說同樣的話,但是你心里能開出同樣的花。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簡單,行就yes 不行就要學會說no? 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朋友的要求你要以犧牲自我利益的基礎上才能滿足的話,那為什么要去迎合呢,你有說no的權利,因為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要學會拒絕,不是別人所有的需求我們都要去滿足,我們沒這么大的能力,我們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不要有心理負擔,真正的朋友會因為你的拒絕而離開你嗎,她們也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上吊自殺吧。
其實很多時候自卑的人不一定完全表現為自卑還有很多自卑的人表現為自傲,我們沒有自己想的那樣重要到拒絕別人,別人就會活不下去,所以拒絕的時候也不必有心理負擔。
還要說一點的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心理特征最重要的一部分為,心理界限不清,總是把別人的需求當做自己的需求,然后去滿足別人的需求,這就是她們拒絕別人時糾結的原因,有時候他們拒絕別人比被別人拒絕還要難受。
? 她們的格言是,我的是你的但是我也希望你的是我的,我們怎么去理解這句話呢,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付出不是完全無私的,當她們因為朋友缺錢而把自己僅剩的生活費借給朋友時,她們內心也是希望以后自己碰到這種事情朋友也能夠像自己這樣幫助自己。
可是你完全可以直接拒絕啊,因為你也沒有多少生活費,為什么要硬著頭皮去做讓自己難受的決定,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都讓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煎熬,但是她們的朋友卻可以很輕松而且沒負擔的拒絕她,所以她們在幫助朋友但是自己需要幫助卻被拒絕時,顯得格外的傷心,但是她們的朋友也沒錯啊,她們需要認清自己和別人的心理邊界在哪兒,學會拒絕。
? 最后面給大家安利一本對我影響很大的一本心理學的書籍《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講述的就是一個人性格產生的內在原因,它們是怎么產生的以及它們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的,目錄我放下面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各個網絡購物平臺自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