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多忘事。
一直以來都沒有取關"剽悍晨讀",因為喜歡這樣少就是多的公眾號。有點不是很確切自己當初是為什么報剽悍行動營了。記得上一期的時候,看過有一對母女同時報名的情形,下決心明年女兒高考完一起報名。看到這一期的報名消息,決定自己先行一步。
尤記得行動營剛開始時的手忙腳亂,一天要看一本書,還要輸出。家人數次說,這個群能不能退,整天就是抱著個手機。后來,調整策略,輸入更迅速了,可以根據需要快速的完成能夠達到輸出目的的輸入任務——沒有因為行動營影響工作生活——根本沒有時間買買買——本來就沒有需要——因為無聊點開的淘寶——買都買了就不退了。還記得剛開始輸出時需要修改好幾遍才能沒有錯漏,到現在輸出的正確率越來越高……也曾感覺詞窮,但"先完成再完美"不敢忘。
尤記得第一次看傅盛那篇文章的深刻印象。一個人在繁雜信息、社會發展大趨勢中把握趨勢、決斷、行動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清楚了戰略與戰術的區別,記得了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記得了"先勝而戰"……
尤記得看《躍遷》時內心產生的恐慌,沒有認知的迭代躍遷,很快就成了時代的棄兒,認知的窮是窮的世世代代。也更新了自己原來一貫秉持的錯誤認知——一個人是改變不了自己的認知的——建立、改變認知最好的時間是從前和現在。
也曾有從未被提名——再不被提名就沒機會的懊惱,然后好好的學習了其他老鐵的一些寫作"套路",連續獲得兩次提名——如果沒記錯的話——當然還是與最佳無緣——但我努力過——有時候我也還喜歡自己的調調。
應該來說,我不是因為知識焦慮來到行動營的,對自己想要實現的小目標還是有清晰的認識,但是,驅易避難讓我一"拖"再"拖",報了的能力提升課沒有像在行動營時這么如期的去聽。結營后要趕緊去聽了。可能接近了干掉"拖"。
參加行動營這么一段時間,工作生活也挺忙的,在外也較多,感覺挺累了。我要對我的精力分配做個斷舍離。(其實今天真的連"完成"都不想,但是看看其他老鐵——一群人走的遠。)
像昨天V老師說的,要停止輸入,做個知識斷舍離,進行收納。深以為然,深得我心。與目標無關的事我要少做了,一次只應有一個核心目標,集中精力,實現最少的投入最大的回報。
行動營的"每日一問"挺好的,行走在路上的我們,要常常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出發,我要走向何方,我們還在我們出發時預定的道路上嗎,我們是在做無謂的努力,與我們的目標南轅北轍還是曲折的接近目標……
行動營的"每日打卡"挺好的(此處省略千言萬語)……
行動營的"聽課輸出"挺好的。不以輸出為目的的輸入都是假輸入,不進行輸出就沒有內化。知識是知識,我還是我,要知識何用,不如省省吧。
結營后,我的行動:
1.閱讀要堅持,沒有輸入的刺激很難有輸出、不同于以往的輸出。"朋友圈"沒有錯,錯的是用朋友圈的人。因噎廢食也沒必要。"朋友圈"也是我們輸出的方式之一。
2.時刻關注自己的核心目標,與目標無關的事情少做、不做,注意積累自己的"身份資本",做人做事要有品牌意識——做靠譜的人、靠譜的事。找到核心目標的范本,研究它的調性,從模仿開始,不斷的接近、接近。
3.要運動,用一分鐘兩分鐘……去運動。白頭發多,有人說手指梳頭有用就天天堅持梳;心臟不好要敲心包經、心經,一有時間就做。
4.停了的鋼琴課9月要接著上,每天都要抽時間——一點點時間練習,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刻意的練習。正確的練5分鐘勝過更長的時間。
5.每天都要看看家里有什么可以扔了的,一方面可以扔了沒有需要的物品,一方面可以發現還有價值的物品,物盡其用。
富蘭克林的德行記錄——致虛極,守靜篤。
6.關注"財"。關注、下手關于健康的保險。
7.孩子的學習是一年內的大事。要進行有價值的指導,不要讓孩子做無意義的探索,不要做"善意的疏忽者",讓孩子知道比行動更重要的是選擇——有意識的選擇,利用微弱鏈接去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明天不是新的今天,除非你有日新月異的進步,不然,今天只會是照舊的昨天。
有夢的人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