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比劇情更精彩的,是大唐詩人的傳奇人生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這個夏天,比太陽更火、比天氣更熱的,是網劇《長安十二時辰》。

精良的制作,緊湊的劇情,老戲骨的演技,還有自帶流量的易烊千璽……

不論你是哪一屆的觀眾,都能以各種姿勢,沉浸其間,樂在其中。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天寶三年的長安城,到目前為止,已有多位唐朝詩人出鏡。

他們的作用,當然是推動劇情,但在鏡頭之外,這些詩人的生平,同樣精彩絕倫。

李泌

李泌是一號男主,在劇中的名字叫李必。

雖然他的詩文作品不多,傳唱度也很低,但不能據此就否認他的詩人身份。

《舊唐書》記載,李泌“善屬文,尤工詩”,著有文集二十卷,《全唐詩》收錄四首。

劇中出現的《長歌行》,便是他七歲時所作: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大丈夫頂天立地,必然有存在的意義。要么得道成仙,要么出將入相。豈能一事無成,枉為男人。

假以時日,我必成大業,然后功成身退,泛舟四海。

整首詩霸氣側漏,志氣高昂,而且韻律流暢,節奏感極強。

易烊千璽在吟詠之時,也是擲地有聲、鏗鏹頓挫,比什么嘻哈rap,要好聽太多。

李泌的一生,堪稱傳奇。

他以“神童”出道,歷經中唐四朝,深受肅、代、德三任帝王倚重,幾仕幾隱,笑看風云。

正因如此,《新唐書》才給了他,近乎完美的評價:

其謀事近忠,其輕去近高,其自全近智。

是忠臣,是高人,更是智者。

李泌的詳細經歷,上篇文章已寫,可點擊藍字查看:李泌,此處不再贅述。

張九齡

嶺南人張九齡,是整部劇里,第一個以真名出現的詩人。

因為地處偏遠,發展滯后,唐朝的嶺南,屬于蠻荒之地。

從那里走出來的官員,基本上都處在,官場鄙視鏈的最底端。

直到張九齡成為“開元名相”,才逐漸扭轉了這個局面。

后世的南方官員,都對他膜拜萬分、感激不盡。

北宋的晏殊,進京趕考時,有人就勸他:算了吧,生在江南,很難贏的。

晏殊卻自信滿滿:“前朝的張九齡,不也是嶺南人嗎?他行,我也行。”

就這樣,大宋才多了一個詞人宰相。

安祿山還沒有叛唐的時候,張九齡就斷言:“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玄宗皇帝卻沒有絲毫防范之心,甚至怪罪張九齡,作為盛世宰相,卻羨慕嫉妒他人,實在有失身份。

后來,安祿山果然起兵作亂,差點讓大唐的百年基業,毀于一旦。

張九齡去世后,每逢吏部舉薦官員,玄宗總會問上一句:“這個人的風度氣質,能比得上張九齡嗎?”

可見在天子心里,張九齡的地位,無人可及。

他的代表作,是《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此詩寫于被貶荊州之時,意境開闊,卻又渾然天成,開篇就是絕唱,令人嘆為觀止。

同為貶官的宋之問,寫出來的《渡漢江》和《度大庾嶺》,雖然章法嚴謹,真摯感人,卻遠不如張相爺的詩句幽深大氣,情致高遠。

果真“文如其人”。

賀知章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何執正,靖安司掌門人。

他的原型,是“四明狂客”賀知章。

和李泌一樣,老賀年輕的時候,便以詩文出名。

武周時期,他狀元及第,由此步入仕途,連續多年任職東宮,輔佐太子,直至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秘書監。

有意思的是,賀知章在任時,并沒有位極人臣,告老還鄉之際,卻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天寶三年正月,也就是劇情設定的當月,賀知章因病致仕,朝廷為他組織了一場盛大的歡送派對。

太子率“六卿庶尹大夫”,包括右相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在內的高級官員,悉數參與餞行。

玄宗還親自賦詩,送別老賀同志: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僚悵別深。

? ? ——《送賀知章歸四明》

愛卿啊,你淡泊名利,一心向道,朕都能理解,但還是有點舍不得啊。

惜別之情,溢于言表。

玄宗可不是惺惺作態,臨別之際,他特意將老賀的兒子,提拔為會稽司馬,以便就近照顧父親。

還將偌大一個鏡湖,賜給賀知章,用作放生池。

在物質和精神上,都給了老賀充足的保障。

這份無微不至的恩寵,在玄宗一朝,也算空前絕后了。

可惜的是,回到越州不久,賀知章便溘然辭世,享年八十六歲。

去世之前,他留下了兩首千古名篇: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 ? ? ? ? ? ? ? ? ? ? ——《回鄉偶書》

李白

天寶三年的李白,正供奉翰林。

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用獨步天下的詩文,為玄宗和貴妃的幸福生活,加油助興。

李白一心盼著能參與政務,如今四十三歲,卻還只能作這種,后宮冶游助興的輕浮之詞。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臺詞

老李家的孩子,志向都比較遠大。

李泌是“業就扁舟泛五湖”,李白則是“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

意思基本相近,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但很明顯,李白沒有李泌幸運。

開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進京。

而立之年的李白,相當自信,“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我這般全才之人,何愁遇不上伯樂?

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詩仙”的自信,也不堪一擊。

他先后拜謁玉真公主、宰相張說以及眾多王公大臣,卻無任何回應。

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還是借酒消愁吧,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而天寶年間的這一次,他是應詔入京,供奉翰林,還有太尉磨墨,力士脫靴,一時風頭無二。

但好景不長,由于個性不羈,縱酒浪跡,又遭同僚所嫉,李白終被玄宗疏遠,進而“賜金放還”。

此后,他與天子,再無任何交集。

相比他的才氣,李白政治上遭遇,令人唏噓不已。

但以布衣之身,待詔內廷,享受天子御前賜食、親手調羹的待遇,放眼全唐,絕對僅此一人。

李白,值了。

焦遂

在水邊救起狼衛曹破延的,就是焦遂。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關于焦遂,史料并無專門記載,只能從他人的事跡中,大概找出三個關鍵詞:布衣、口吃和嗜飲。

晚唐袁郊所著《甘澤謠》,是唯一標明焦遂身份的古籍。

書中曾寫到,陶淵明的后裔、江南絲竹的首創者陶峴[xiàn],喜歡泛舟江湖,撫琴奏曲。

他常年備有三只小船,自己劃一只,客人坐一只,還有一只,專門運送美食。

話說這個陶峴,活得如此瀟灑,恐怕連他的祖上陶淵明,也會自嘆不如吧。

他的客人當中,就有“進士孟彥深、進士孟云卿、布衣焦遂”等人。

而在《唐史拾遺》中,對焦遂則有這樣的描述:

焦遂口吃,對客不出一言,醉后輒酬答如注射,時人目為酒吃。

平時內向安靜,默不出聲。

醉酒之后,卻妙語連珠,對答如流。

果真是個奇人。

這一點,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里,也得到了印證: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喝到位了,方能激情迸發,才思泉涌,高談闊論,語驚四座。

豪飲善辯,狂誕不拘,這種異于常人的特性,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卻同屬一個類型,他們之間,自然意氣相投:

李白益驁放不自修,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璉、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

——《新唐書》

身為李白、賀知章的摯友,焦遂應該也能賦詩寫文,只可惜年代久遠,史料匱乏,并無作品傳世。

甚至生于何時,死于何地,后人都無法得知。

雖然在劇中,出場的時間不足十分鐘,而且慘遭狼衛殺害,結局極為悲慘。

但他的那聲“長安,焦遂”,卻鏗鏘有力,豪情萬丈,一如盛世文人的自信與張揚,大唐布衣的瀟灑與奔放。

岑參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岑參沒錯了。

他生于官宦之家,大唐立國后,祖上出過三任宰相,父親岑植,也官至仙州刺史。

岑參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因病去世,家境迅速衰敗。

好在他天賦異稟,五歲讀書,九歲寫詩,才華和學識,很快就超越了同齡人。

天寶三年,岑參前往長安趕考,以第二名的成績,高中皇榜,被授職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成了太子的侍衛軍。

劇中有關岑參的時間、人物和地點,基本與歷史相符。但他遇上張小敬、收押于靖安司的情節,則純屬文學虛構。

此處編劇還犯了一個錯誤,“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邊塞詩,最早寫于天寶八年,岑參任職安西幕府之時,比劇中的時間點,要晚了五年。

好在這并非歷史劇,有些細節,可以服從于情節,不必過于較真。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一心想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岑參,有過兩次出塞的經歷。

安西歸來之后,他應好友封常清的邀請,在天寶十三年,再次遠赴邊塞,擔任西北庭節度使判官。

雖然沒有破敵立功,獲賜受封,但常年的邊塞生活,讓岑參留下了多篇佳作: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 ? ? ? ——《逢入京使》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 ? ? ? ?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他也因此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被后世譽為“古詩正宗”“邊塞獨步”。

功名不高,詩名極盛,這樣的結局,未嘗不能光耀門庭。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以上,只是前半段劇情中,被提及的部分詩人。

按照這個架勢,后續的幾個時辰里,應該還會出現更多熟悉的姓名。

以大唐盛世為背景,以歷史人物為原型,營造出亦真亦假、亦虛亦實的劇情,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長安十二時辰》的魅力,或許正在于此。

畢竟,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長安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156評論 6 52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866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4,880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398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02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743評論 1 32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822評論 3 43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1,962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476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44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579評論 1 365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29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840評論 3 34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231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487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177評論 3 38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568評論 2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