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這次故宮推出的《千里江山圖》展覽,就是因為有了這次的展覽,才讓武英殿趙孟頫的展覽不至于有太多的游客,這樣也便能不慌不忙的欣賞一下了。(感覺自己很討厭。)
?
還是要夸一下故宮,真是越來越像樣子了。為了配合9月26號“天路永昌”的展覽,壽康宮的花園里專門辟出一塊地方,放了幾只鹿進去。我第一看看到散養的鹿,還是在日本的奈良公園,這回在紫禁城里見到,雖然隔著一層籬笆,還是覺得挺不錯的。
?
?
?
?
跑題了,還是說趙孟頫的展覽。
? ? 趙孟頫作為元朝初年最著名的藝術家,身上有著太多的光環與頭銜。整個展覽的簡介將其大加贊賞,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是對于他身為一個趙氏宗親且后來入元朝為官的事情沒有刻意的提及。不過也可以理解,誰沒點黑歷史呢,況且好幾百年過去了,老揪著不放確實沒意思。但就藝術來說,趙孟頫確實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他的出現,對于中國后世書畫影響頗深,不愧為一代大家。
? ?不過北京故宮不是臺北故宮,在藏品上總是略遜一籌。但北京故宮有一個臺北故宮完全無法企及的優勢,那就是,紫禁城就在北京。無論如何,整個紫禁城的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是別的建筑群無法企及的。將展覽放在任何一個宮殿內,檔次立即無限提升。展品在這樣的氣氛烘托下,格調升華,爍爍放光。
? ?紫禁城東西對稱的建筑形式,體現在各個地方。評書里經常提及大臣上朝時文東武西,在建筑上也是如此。東邊是文華殿,西邊就要有個武英殿。故宮經過近些年的修整,武英殿與文華殿相繼開放,用作文物展覽。從午門進入,武英殿就在左手邊。
? ?這次展覽中趙孟頫的代表作被放大掛在了入口處。這幅畫的價值在于,能夠體現出趙孟頫“書畫同源”的藝術思想。趙孟頫與前輩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并稱為“楷書四大家”,書法造詣冠絕古今。可是只有趙孟頫將書法融入到了繪畫中,為后世的文人畫開辟出一條新路。
? ?舉個例子,書法中的“飛白”,就是寫字時,尤其是寫草書的時候,筆墨快速劃過紙面,留下的墨跡空白處。這種空白,在趙孟頫看來,特別適合畫石頭。而書法中的“橫、撇、捺”,在用于描繪竹子的樹干與枝葉時,也是極好的。所以,在這幅畫的后面,有趙孟頫自己的題詩:
“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好一首打油詩啊,我都能明白。
?
?
趙孟頫這種繪畫理論,對后世的文人畫有很大的影響。文人畫和宋代院體畫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前者艷麗寫真,后者隨性飄逸。文人大多精通書法,畫完之后,再題上詩句,畫與字風格相同,相輔相成,別有一番情趣。
? ? ?雖然趙孟頫自己如是說,但不代表所有的繪畫作品都是如此。其中最有名的一幅畫,是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鵲華秋色圖》。這幅畫是趙孟頫送給好朋友周密的。周密祖籍是山東,但他從出生就沒去山東。趙孟頫入元朝做官,有機會出差去了周密的家鄉。回到南方后,趙孟頫憑記憶畫了這幅畫送給周密,以解其思鄉之念。這樣的故事,已經超越了畫作本身,伴隨著千古佳話,使《鵲華秋色》成為了傳世名作。
? ?畫中有兩座山,一名“華不注山(尖尖的)”,一名“鵲山”。畫中樹木舒朗,摻雜紅葉,暗示著秋天。秋水如鏡,偶有漁船,一派安詳和諧。我想周密見到這幅畫,一定非常高興,然后和趙孟頫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趙孟頫對朋友都這么好,家人更不用說了。中國歷史上好的畫家很多,但是一家子都會畫畫,估計也就趙孟頫全家了。要是有人罵他說:“就你會畫畫,你們全家都會畫畫。”趙孟頫一定點頭:“你怎么知道的?”
?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特別會畫竹子,兒子趙雍和孫子趙麟祖畫馬都是一把好手。之前也是在武英殿的書畫展,就展出了趙雍的《挾彈游騎圖》。
兒子畫馬這么好,老爸肯定也不差。趙孟頫畫的馬也是活靈活現,取法于唐人。這次展覽展出了他的《浴馬圖卷》。畫面上人物很多,馬也很多,但是安排得當,神形具備。可惜,平衡畫面的空白處,又見題字蓋戳狂魔乾隆的“愚”筆,一片蟲體字和整幅畫面極不相稱,很是掃興。
?
?
?
?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趙氏三世人馬圖卷》可謂是畫馬中難得的精品。這幅畫最有意思的是,三個人,三匹馬,是由趙孟頫祖孫三代依次畫上去的,我們從這幅畫里,不僅看到了繪畫的造詣,更看到了繪畫的傳承。
? ?話說我還曾經模仿過趙孟頫畫的那幅呢。
? ?誠然,蒙古人統治中原后,對于知識分子的苛待使讀書人無法施展抱負。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無法走進仕途的知識分子們開始了文人畫的探索。身在廟堂的趙孟頫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后世開啟了繪畫的新篇章,就這一點而言,身處矛盾中的趙孟頫也許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痛苦。大概縱情于書畫是他減壓的方式吧。
趙孟頫其他的一些作品:
?
?
?
?
? ?這次關于趙孟頫書畫的展覽一直持續到12月5號,有興趣的朋友們記得去看哦。如果逛累了,在里面吃飯喝東西都沒問題,去冰窖就都搞定了。
?
?
?
?
?
有點少,感覺自己像試吃的太監,哈哈
?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