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聽一個95后的姑娘講,要在每個生日的時候挑戰(zhàn)一個自己以前最害怕的事或者想做又沒有做的事,聽了后我深受感慨!想想自己的也快過生日了,為什么不在自己生日的時候挑戰(zhàn)一下自己以前還沒有做過的事呢?看著我前兩年心血來潮組裝的山地車,最遠也只有騎行過10多公里,一直就沒有騎過了,于是決定在國慶的這天騎行廈門一圈,國慶也是我生日啊,在30號我在咕咚上把相關(guān)騎行的技術(shù)和注意事項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原本估計騎行廈門一周有60多公里的,所以1號早上5點多就出發(fā)了,主要是想很久沒有看到廈門的日出了也可以一起欣賞一下,起點就定在廈門的機場附近沿著廈門美麗的環(huán)島路騎行,廈門的早晨格外的安靜,這種安靜要不是早起是不會有的體驗,呼吸的空氣也很通暢,一路騎行給我感覺非常的好,慢慢的十公里就到了,原本我估計10公里就要休息的,但是我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到20公里才能休息10分鐘,騎行一小時左右20公里就到了,我又對自己說要在30公里處才能休息,一路騎行到輪渡碼頭時看到有早餐車我就停車買了個早晨,在堅持到30公里處休息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接著騎,在35公里左右有個上坡路段,后來騎行很順利就結(jié)束了,總距離45公里左右比我之前預(yù)想的距離要近的多,用時2小時15分鐘,時速近20公里。在這次騎行影響下國慶期間我回到我的家鄉(xiāng)騎行了4個鄉(xiāng)鎮(zhèn)近70公里,完成的也比較輕松。
這次騎行給我的最大的一點就是任何事情都要不斷的去嘗試一下才能有定義,這是我想到小馬過河的故事:說一匹小馬要過河,可是不知道河水深淺。問老牛伯伯,牛伯伯說沒問題,才過小腿,你過吧。小馬一聽,放心大膽準備過河,松鼠大喊叫住了他:“水很深啊!去年我的一個小伙伴就在里面淹死了!"小馬不敢過了,回家問媽媽。媽媽告訴他,要自己試了才知道。他小心翼翼試了,不深不淺,剛好過了河。
這個故事也很生動地傳達了我們時常所處的狀態(tài):想要成功一件事情,這河過不過得去呢?要說是有機會過得去的,前面成功的榜樣一大堆,他們不都過去了嗎?但其實失敗的例子也有一大堆,只是死者都沒留下名字,咱不知道而已。所以看別人都沒用,還得摸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來。
查理芒格講: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不管經(jīng)營企業(yè)還是我們的人生中要過一條又一條的河,還真是“摸著石頭過河"最形象。因為人家修好的大橋,不是給你過的橋。你得自己把那橋再修一遍,而且別人修得起,你不一定修得起;別人修不起,你不一定修不起。別人過得去,不等于你過得去;別人過不去,不等于你過不去。所以要摸著石頭過河,該下的功夫一點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