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時光流逝,唯芳華依舊』
要說今年最一波三折的電影,《芳華》一定是最有資格當選的,經歷了撤檔風波之后,終于在這個寒冷的12月,在這瑟瑟的寒風中綻放,勾起了一代人的回憶,同時也讓年輕人感受了那個年代的清純、含蓄、壓抑,以及屬于那個年代的痛苦和憂傷。
上映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了這部電影,不出所料,影院最大的放映廳座無虛席。先來說一下觀影感受:其實在今年九月份,就讀了嚴歌苓的原著,可能是嚴歌苓的語言太有畫面感跟代入感,在觀看途中不免一直在跟原著中的情節做比對,甚至有一種二刷這部電影的感覺,能明顯的看得出馮導這部電影真的是走心了,從敘事、選角、鏡頭、光線、語言、服飾等等都下足了功夫。
最近討論最多的應該就是影片中的劉峰,這樣的一個人物,可能在當下這個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也許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幸福感會遠遠高于做一個善良過剩的劉峰。。他正直、善良、樂于助人,他是名副其實的萬金油;他無私,無私到了令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能理解跟體會的地步,一個存在于教科書中被歌頌、被學習、被當作榜樣似的人物,甚至在那個時代的人們也無法理解,把他稱作“活雷鋒”,年年標兵,幫戰友修各種東西,幫文工團修器材,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別人,臟活累活大包大攬,甚至炊事班的豬跑了都要找他來幫忙去抓,這些種種,其實也注定了劉峰的悲情。
一旦蠢話出來了,蠢事也就不遠了
一個無欲無求,一切的一切都在為別人著想,都在無私奉獻的活雷鋒似的人物,想必在那個時代也不多見,或者說真正能像劉峰這樣真心付出的不多見。大家都是凡人,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一個雷鋒似的人物如果真正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人們一開始從覺得他虛無縹緲,到后來就會覺得他的付出是理所應當,覺得雷鋒似的人物就應該付出,就應該做出這樣的奉獻跟犧牲,就應該沒有七情六欲。當他鼓起勇氣表白,覺得林丁丁已經準備好的時候,林丁丁的第一反應卻是:“誰都可以喜歡我,但就是劉峰不行!“一個雷鋒式的人物喜歡你,而且是喜歡了很多年,這讓她覺得惡心,覺得不能接受,用現在話講其實就是——劉峰的人設在林丁丁的心中崩塌了,當一個教科書中歌頌的人物,并在你的真實生活當中存在,當他說喜歡你的時候,我相信一般人都是無法接受的;不是林丁丁討厭劉峰,“其實人人都愛他,但是卻沒人喜歡他。”
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
當“觸摸事件”發生之后,部隊領導在審劉峰的時候,他的百口莫辯,他的內心波動,以至于后來的大打出手都證明了劉峰是真的愛林丁丁,他也是人,也有感情,也有喜歡一個人的權利,只是那個時代沒有賦予他這個權利,亦或說作為一個教科書式的人物你應該做的就是付出、奉獻,你不能輕易去愛一個身邊的人,甚至去“觸摸”她,因為你是所有人的榜樣!這是全片的第一個高潮跟淚點,其實在這個時候劉峰的心就已經死了,死得悄無聲息,卻又聲嘶力竭,他的芳華結束在那個夜晚,并永遠停留在了那個他還沒有發覺卻已經徹底變了的文工團里!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憐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預期,不可靠,以及它的變幻無窮,不乏罪惡,葷腥肉欲,正是人性魅力所在
劉峰在收拾行李、離開的時候,全團除了何小萍沒有一個人去送他,看到這里不免心酸,同時也說明了人性最陰暗那一面:在原著當中不單單是林丁丁檢舉了劉峰,全團人都對劉峰進行了大規模的批斗跟詆毀,讓那個昔日的活雷鋒變成了過街老鼠,其實大家都不愿意相信真的有雷鋒這樣的人物存在,都在等著、盼著劉峰犯錯,當“觸摸事件”發生之后的大家的反應也都可想而知,這就是人性。其實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這樣的,你永遠都覺得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當一個幾乎完美的人出現在了你的生活中,你就會等著盼著看他犯錯,看他的笑話,印象最深刻是,在中學的時候,老是希望學習好的同學,或者上課特別踴躍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答案是錯誤的,然后安慰自己說:看吧,他也有今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身邊有一個劉峰似的人物,我們愛他,需要他,甚至依賴他,但這個人物注定是悲情的,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的內心都有陰暗的成分。
你被孤立了太久,被看成異類太久,什么似是而非的感情感覺都可以拿來,變成你所需要的“那一種”關愛和同情
再來說一下何小萍,在每一個人青春時代,都會有何小萍似的人物,她自卑、她不合群、她是大家永遠的笑柄,人們不理解她,不愿意去接近她,她們的芳華也注定是悲情的,也可以說她們的芳華不能構成一個時間段,只能用零零碎碎的點來拼湊,當被人善待的時候,當成為被關注的焦點的時候,當感受到些許溫暖的時候,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點組成了她們千瘡百孔芳華。
明天,抱她的人就要走了,再也沒有這個人,在所有人拒絕抱她的時候,向她伸出兩個輕柔的手掌
我同情何小萍,其實在原著當中她叫小曼而非小萍,嚴歌苓曾經在自己的小說中多次塑造過小曼這個人物,都沒有令她特別的滿意,但是我覺得《芳華》中的小曼是最鮮活、最有感染力、最有畫面感的,她也是活的最明白的人,她早就看透了人性的丑惡,看透了周圍所有的人,其實她也是幸福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她懂得知足,全團只有劉峰幫他,愿意跟她跳舞,其實這只是活雷鋒的例行公事而已,而她卻一直都記在心里,直到劉峰失去手臂她依然不離不棄,相信全片結尾處那句:“其實我當時想說的是,你可以抱抱我嗎?”戳中了所有人的淚點,劉峰單臂摟著何小萍,影片在這樣一個長鏡頭下緩緩落下帷幕。“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
再來說一下電影本身,雖然能看得出馮導花費了很多的心血,但是這些都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嚴歌苓的劇本,相信讀過她作品的人都知道,從《天浴》到《陸犯焉識》、《金陵十三釵》她作品中的語言極具代入感,這也使得影片當中大量的使用了小說中的原話,而且這部小說是專門為這部電影所定制的,是馮導特邀嚴歌苓為他撰寫的,在這也不得不佩服馮導的“魅力”,從早期的王朔到如今的嚴歌苓,馮導為了贏得好劇本可謂是“煞費苦心”。
本片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其尺度,首先,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一個敏感話題,相信這跟之前的撤檔有很大的關系;第二,影片中血肉模糊的戰爭場面是中國院線電影當中非常少見的;第三,影片后半部分郝淑雯那句:“臥槽尼瑪”,說的真是過癮,這種級別的臟話應該也是院線電影當中絕無僅有的,而且還是對一個執法人員說的。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進步,亦或是審片的磚家們被這部電影所徹底打動。總之,這是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好的地方不用多說,接下來還是要吐槽幾個地方:馮導沿用了他一貫的廣告植入風格——比磚頭還硬的廣告植入!看過的觀眾一定被那個巨大無比的可口可樂廣告牌子雷死了,甚至都跳戲了。
其次是,整條故事線跳躍性太大,從七十年代一下蹦到了九十年代,讓觀眾感覺很唐突,沒有任何的鋪墊,跳到九十年代之后每個人的樣貌變化太不明顯,十幾年歲月沒在臉上留下什么痕跡。
最后要說的是,片中林丁丁這個角色的選角是失敗的,小說中描寫的林丁丁是一個溫婉、白凈、非常漂亮的上海姑娘,而片中的林丁丁首先在外貌上是不過關的,演技也有些許的矯揉造作,我不相信劉峰會喜歡這樣的一個人;而劉峰為什么喜歡林丁丁片中也沒有交代清楚,這點很重要。
總的來說,《芳華》是2017年中國國產電影的翹楚之作,爛片云集中的一股清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芳華,里面有內心中最深刻、最閃光,或是最痛苦、最煩惱的回憶,當年華不在之時,當回首往事之時,那段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依然會在你逝去的青春中,在你的芳華歲月一直燦爛的綻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