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天的開頭就是這么簡單,直白,因為,我今天第一次讀完了一本英文原版書。
2018年的第七本書,我挑到的是《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就是我們都非常非常熟悉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啦。不得不說,這一天我是非常興奮的,因為是第一次自主地讀完了一本完整的英文小說。雖然之前有過兩期參加英語閱讀訓練班作為鋪墊,但是那也是有老師帶動去閱讀的,跟這一次自己主動地,完整地讀完一本原版書,感覺真的不一樣!感覺又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原來讀英文原版書真的會上癮的。結合前兩期薄荷閱讀的經驗,做好下面這幾件事事,可以更好地開始看英文書哦。
01挑選適合自己的書。
講到看全英的原版書,我們都有些畏難,就像笑來老師所說的: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但是在“用”英語上,卻是大面積的潰敗。”
正所謂“知易行難”,有個好的開頭,從挑選適合自己的書開始。
挑選自己熟悉的,有意思的書,最重要的是——興趣,建議根據自己的單詞量,挑選一些自己已經閱讀過中文版,對故事情節有印象的書籍。因為讀書最怕是半途而廢,如果一頁書,有一半單詞都不懂,有一半都要查單詞的話,可能讀不到幾頁就已經要放棄了。畢竟,有這個毅力吃下一本英文書,外加半本詞典的人真的不多哈~
所以可以先挑選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書,好像《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等故事性強,可讀性高的小說。例如,用茨威格(Stefan Swzig)的作品來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比《月光小巷》(Moonbeam Alley)更加有可讀性。可以先從短小的名著入手,因為能夠翻譯和發行中文譯本,肯定就是經歷過很多讀者的挑選、評價和洗禮的好書,從故事性、可讀性和經典各方面都會有保障。
02設立獎勵機制
遇到HP的原版書,算是我的意外收獲吧。緣起是我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了一本全英版的HP,印刷很精美,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一看價錢也挺貴的,8鎊吧好像,于是我就跟老公說;“我看完一本就給我買一本吧。一套7本哦。”他說:“嗯”,我說:“別小看我喲,我肯定能看完的。”(這個看完才買書的習慣,還是在看《查令十字街84號》里面學到的,買書就是買會多看幾次的那種書),晚上我就在微讀上找到了HP的英文版。有了這個獎勵和奔頭,我就好想快點看完了。但是看著看著就被Rowling阿姨的文筆所吸引,我經常看到羅恩和納威就開始笑,然后看到“讓人又愛又恨”的馬爾福(畢竟電影版的Malfoy很帥啊),是怎樣先是對哈利示好,后來又站到了哈利的對立面的,看到了萌萌的海格,還有海格和麥格教授那半醉的甜甜的吻,啊啊,看得我都直冒粉紅色心心哈。在這里,不得不說閑扯一句Jk.Rowling女士的寫作水平真的很好,很有畫面感,而且用詞豐富,生動,形象,比看中文版,看電影,更多的是對人物心路歷程的了解。
03為自己找個“伴”
這里的“伴”其實是指三方面,一方面是指人、一方面指書,還有一方面指工具。
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和其他讀者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不能在現實中找惺惺相惜,互相討論的書友,還是可以在線上找到的。這里就不能夠不提及到騰信開發的閱讀工具啦(具體就不說了,網上一搜就有),界面干凈,查閱單詞很方便,長按就可以查閱,也可以整段查閱,還可以有標簽添加,最重要的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書友”一起閱讀,不僅很好玩,而且還能學習到很多很多的知識。
在這個app里,一邊寫著自己的感受,一邊看著其他人的感受,有一些認真學習,查閱單詞方便其他讀者的“學究派”,有一些非常狂熱的harry迷,一邊看書一邊暗示和聯系后面幾部情節的“劇透派”,還有一邊調侃和YY著Snape這個傲嬌小王子的“瑪麗蘇派”,各種很可愛的,很萌的讀者,他們的分享和感受,其實也是支持你一直閱讀的動力啊。
其次,還要有一個很好的查閱單詞的app,這里就不做推薦啦,用得方便就好啦。
04激勵和成功體驗
有了第一次完整閱讀書原版英文書的經歷,就好像經歷了武志紅老師所說的:“有了成功的體驗”,以后再遇到閱讀原版書的困難,就可以仔細地回顧一下自己這一次成功的經歷和心情,就會減少很多負面和畏難情緒。有了這種“自我實現”的經歷很重要,很多朋友就是因為沒有這種成功的經歷,所以半途而廢才是閱讀的常態。建議可以先從最簡單和內容相對比較簡單的書本開始。
同時,激勵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在英語閱讀訓練班里,我見到很多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通過努力參與各種英語培訓班,來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以便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去閱讀英語繪本、與孩子用英語對話和交流。也會多多討論語言學習的樂趣和作用,反映在孩子身上就是有些孩子才上小學就已經能夠用英語交流了。
我一直相信,贏在起跑線上的,不應該是孩子,而更應該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有一對言傳身教,熱愛學習的父母,何患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聰明早慧的孩子??而且我一直覺得,語言是文化的一個強大載體。一個世界通用的語種,能夠帶領我們去見識和領略更大更廣闊的世界。雖然未來翻譯或者傳譯的工作需求會被AI等高科技的智能手段逐漸替代,但是語言的淳樸和文學的美麗,不是功利性,不是效用性的,要學會去享受,去感受語言的美,去運用,比單純的“學”來得更加容易。
最后,馬上開始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