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句俗語“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東山、西關都是地名,分別位于廣州城的東、西部。這句話意思是說:東山向來是廣州權勢實力人士的世居地,出入東山多是官家子弟;而西關是自古廣州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們多數居住在那里。
西關小姐
荔灣是廣州的老城區,廣州人稱西關,舊時也叫西園,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自清末以來,開放港口通商,讓西關經濟持續繁榮,成為老廣州城最富庶的商業集中地,商賈云集之地,生活水平較高。
與此同時,這一片的文化教育事業也發展了起來。到了清朝晚期,廣州已經有三百多家私塾,多設在西關,而且女子私塾不斷增多,尤可稱道的就是“西關小姐”。
所謂“小姐”,并不是凡年輕少女的稱謂。舊時能稱作“小姐”,是指有身份地位人家的女兒。這些當年富商家里的“千金”,在人們日漸豐富的想象和描繪中,就已經有了傳說般的感覺。她們有文化,是知書識理的女性典范,舊時的真光中學和坤維中學,就是很多西關小姐就讀的學校,在20世紀30年代,不少西關小姐還在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上學,后來,“西關小姐”也變成一個專稱延續至今。
據說,她們喜穿素色衣裙,梳烏黑烏黑的長辮子,腳穿木屐,腕戴翠玉鐲,最愛吃糯米糍……住在檐高宅深的“西關大屋”。
史料記載,最盛時期,西關大屋一度多達八百多間,保存至今的西關大屋只剩了幾十間,分散在西關的許多地方。
大屋就是富商們的宅第,門庭高大、裝飾精美,光是屋門就有三件套,包括角門、趟櫳和大門,趟櫳是圓木做的(圓木杯口粗細)柵欄,趟櫳門的存在意義有些像現在的防盜門,即使悶熱的夏天也可以安全地打開木門乘涼。
布局一般為左右對稱,中軸線上為主要廳堂,每廳為一進,全屋一般為二至三進,廳之間用小天井相隔,天井有上蓋,靠天窗采光通風。大屋內部十分寬敞,地上鋪著“大階磚”。可以想象,當年的西關小姐們,嫩白的腳上穿著光潔的木屐,“咯嗒咯嗒”地走在上面,那婀娜的樣子定是十分好看。
東山少爺
相比西關的商賈氣息,東山則是達官貴人的聚集地。 20 世紀 30年代,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東山多是官家子弟,他們接受西式教育、思想開明,“東山少爺”就特指廣州東山仕宦人家中的新派年輕男性。
后來,跑南洋發了財的華僑,紛紛也在這兒建別墅、洋樓。那些住東山洋樓,開洋車,穿西裝,戴禮帽,拄著一根文明杖……的新派少爺,便是與“西關小姐”相提并論的“東山少爺”。
洋樓大多仿效歐美風格,磚混結構,陽臺、圓柱、墻飾、圍墻等均建造精美。其中隅園、春園、逵園、明園、簡園,在東山洋樓中被稱為“五大僑園”。
如今東山已歸入越秀,少爺們也已不再,可曾經的“權力之地”和土豪富紳的居所,保存良好的紅磚老洋房卻成了廣州新文藝青年的聚集地。逵園變身為1922畫廊&Cafe,成了不少情侶和閨蜜的下午茶場所。
其他洋房也變身為咖啡館、雜貨鋪、美術館,這些個性門店與藝術和東山的歷史感融合,寫出了老宅新故事,也吸引了眾多年輕人。
不論行走在東山還是西關,從迥然不同的老建筑風格,仍能感受到“西關小姐”和“東山少爺”所在年代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