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初的那個春節,我們同在山西大同雁北地區文化局文化館的同事,一行數人,來到雁北地區所屬的朔縣(現在是另外一個地區,朔州)附近農村,觀看了一整套原汁原味的鄉村“鬧元宵”的紅火場面,由于是地區文化局“考察”性質的采風,縣文化局特意安排的民俗節目十分全面: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觀燈籠、猜謎語、唱大戲,按現時的話說就是場面火爆,彩燈飛舞,敲鑼打鼓,人氣旺盛。估計現在如同找不到老藝人采風那樣,再也看不到這樣的場面了。
兩年后的1980年,我結束了長達11年在山西的勞動、學習、工作生活,回到北京。隨后根據此次元宵節采風印象,創作了第一鋼琴組曲《雁北印象》,其中的第五段《鬧紅火》,其主題旋律不是原生態民歌、而完全是本人對山西民間音樂的再創作,以五部回旋的結構再現了“社火”節慶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作品采用純五度加非同宮系統的變化外音,同冠音形成小二度倚音而構成一種描繪打擊樂的不協和和弦,書寫民間節慶活動中的歡騰情景。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