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跟女兒聊關于年齡的話題。
詩詩問我:“媽媽,明年我6歲的話,你幾歲啊?"我37歲。"
那我7歲的時候呢? "我38。"
那我8歲的時候呢? “39。”
那我9歲的時候呢?“那我就40歲了!”
“啊?” 詩詩皺起了眉頭,一聽到我40歲明顯不高興了。
“如果爸爸媽媽死了我就沒有爸爸媽媽了!我不想媽媽死!媽媽死了就沒人陪我了!”
每一次都能在孩子天真無邪的世界里感受到她對我的愛和依賴,我小時候大概想不到爸爸媽媽會死吧,可是敏感而又聰明的她卻懂得“死”是怎么一回事,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跟著我經歷了生死吧。她不到一歲的時候,我爺爺走了,她那時候很小,什么也不懂,只是在老家聽到很多鞭炮聲和嗩吶聲,為了讓她能安穩地睡覺,我把她和阿姨帶到離我家不遠的叔公家住,把她哄睡之后我再去守夜,并且祈禱她能一覺睡到早上7點以后,否則擔心她會哭,擔心阿姨哄不住她。
在她學會走路以后,每年回去都要叫她在家神面前拜拜太公。
她3歲的時候,我奶奶走了,那時候她已經上幼兒園了,她問我,媽媽,你為什么哭啊?
“因為我的奶奶走了,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這時候的她很粘我,守夜的那天晚上很吵,她爸爸陪著她,但她一直睡得不安穩,好幾次醒來哭著找媽媽。
今年6月,她5歲,我的外公走了。她問我“媽媽,為什么你晚上不能陪我睡?”?
“我要去給我的外公守夜啊,你晚上乖乖跟阿姨睡哦~ ”?
從小她就跟在我身邊,即便是親人去世,她也在我身邊。爸爸常年工作忙碌,能照顧她的時間有限,于是很多時候都把她交給了阿姨。
因為中途換過阿姨,所以她還是最粘我,讀書,學習,玩耍,還有吃喝拉撒都是我在旁邊陪伴和照顧,有阿姨幫忙我會輕松很多,但是常年帶著孩子也難免會有疲憊和情緒低落的時候。 她9個月大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點抑郁,看著孩子長大應該會很幸福,可是當時的自己卻怎么也感覺不到一點快樂和幸福,也無法體會到她成長給我帶來的歡欣,我甚至覺得每天逗她開心成了我的一種負擔,我明明很不開心,卻還要裝作很開心的樣子去逗她,陪她說話,讓她得到語言上的鍛煉和母親的關懷。我一點也不想帶孩子,也不想搞衛生,整個人都陷在低落和自我攻擊的情緒里。那個時候是媽媽在我身邊,默默幫我承擔了這一切,家務我是一點也不操心,孩子的飲食和健康媽媽也照顧得很周到,我雖然每天要帶孩子,但也有每天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有媽媽幫我看著孩子我很放心。
后來我抑郁慢慢好了,媽媽又打算待在老家不來了,于是我就請了阿姨,可是那一年,我臉上得了病,每天都要去醫院做針灸。那一年詩詩2歲,也就是疫情開始的那一年。
那個時候我常常叫阿姨帶她玩,整體擔心著病情,還要每天跑醫院,基本沒有太多心思去照顧她,那一年我開始接一些花藝單,除了看醫生,還要做花,有時候真的很忙也很累。盡管如此,每天的親子閱讀時間還是必不可少,忙碌讓我更珍惜陪伴她的時間,雖然每天陪她的時間不長,但還是會堅持每天陪她玩一會,讀個睡前故事或是玩一會游戲,周末爸爸休息的時候,會一起帶她出去玩。
一個小小的人兒就這樣跟著我慢慢長大了,上幼兒園之前,我陪她上過早教,也在家做手工,畫畫,學英語,看書講故事,陪她去游樂場。
上幼兒園之后,我陪她玩玩具,唱歌,玩各種顏料畫,四處游玩,現在又帶她學古箏,練琴,上思維課。不管陪伴她的時間是多還是少,我始終在她身邊,于是我看著她一點點地長大,從不跟同齡孩子一起玩,到能跟孩子們開心玩耍,從90厘米長到差不多110。
在她成長的這個過程里,媽媽和阿姨幫了我很多,先生也給了我很多支持,但是母親和孩子建立的那種情感和依賴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因為一直照顧和陪伴著孩子,所以孩子最親近的自然是我,她最擔心的也是如果有一天媽媽離開,她怎么辦。
我給她的回答是“愛是永恒,爸爸媽媽會永遠愛著你!”? 她不明白什么是永恒,我解釋永恒就是永遠,即使我有一天離開了人世,但我的愛還在,還會一直和她在一起,就像我的爺爺奶奶雖然走了,但我還能感覺到她們對我的愛一樣。我不知道她能不能理解,但是我也安慰她,我現在還很年輕,我會陪她很久很久的。她說,她希望我和爸爸都活到100歲,她認為這樣我們就可以陪她很久。
是啊,如果我能活到100歲,我就能陪她走到她的70歲,可問題是,那時候的她還會跟現在一樣需要我、依賴我嗎?
自然是不太可能,但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她現在只想一直享受媽媽的愛和陪伴,她哪里知道她長大以后會怎么想。不過她現在那么愛我,以后也還是會愛我的吧。她說,她也會永遠愛我,我信。
多么天真可愛的小寶貝啊!希望她永遠都那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