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上,大家對自己的形象都越來越重視,“面子是問題”,大家如是說。但是,是不是在照顧“面子”的同時,也要關注一下自己的腳了?雖然雙腳每天悶在鞋子里,不用展示在眾人面前,但是,它們要是鬧起“脾氣”來,也能讓你坐立不安、煩惱無限哦!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明代馮時可記錄的治療腳氣和其他足部疾病的妙方,一起來看看吧!
治腳氣方
麻黃三兩,炒黃? 僵蠶三兩,炒為末? 乳香 沒藥各五錢
上共研為末。丁香一錢為末,每服一兩,好酒調下,取醉及汗出至腳為度,蓋俟汗干即愈。后用五枝湯洗,桃枝、柳枝、梅枝、桑枝、槐枝同煎湯,洗腳住痛,先飲好酒三杯有效。
治腳上火丹方
用大黃磨水,頻頻刷上。
治一切寒濕腳氣方
用牛皮膠一塊,以刀細切,入鍋內同麩面炒成珠,研細末。每服用酒下一錢,其痛即止。
又方
治遠年近日風癢腳瘡流黃水者,用黃柏去皮,不拘多少,用豬膽取汁涂擦,曬干數次,酥透柏皮,方研為極細末。先用花椒煎湯洗過,拭干后以藥末糝之,二三次即愈。
治腳指縫瘡。燖[燖:原誤作“挦”,用開水燙后去毛。]鵝時取鵝掌黃皮,焙干燒灰存性為末,濕則糝之。
治腳指縫爛瘡及因暑手抓兩腳爛瘡。用細茶口嚼爛敷之,立愈。
治手足皸裂,春夏不愈者。生姜汁、紅糟、鹽、豬膏臘月者佳,上研爛炒熱,擦入皸內,一時雖痛,少頃皮軟皸合,再擦即安。
治腳轉筋。急將大蒜磨腳心,令遍熱即差。
治腰腳軟。用蠶沙熱熨之。
治腳氣。用杉木或節煮汁浸腳,甚妙。
又方
治腳氣疼痛。槐、柳、楮、桑、桃五件,枝煎湯洗腳,能消腫住痛,先飲酒三杯。
又方
用水紅花煮汁浸之。
又方
治腳氣。每夜用鹽涂擦腿膝至足甲,淹少時,卻用熱湯泡洗。昔有一人腳氣,諸方不效,后得此方常用淹洗,不再發。
又方
治腳氣攻注。用水中大螺一個,以鹽半匕和殼生搗碎,罨于患人臍下一寸三分,用寬綿緊之,仍辦溺器以待其通。此遇異人傳授仙方,神驗。又曾有人苦腳氣攻注,或教槌數螺敷兩股上,便覺冷氣趨下至足,既而亦安。
又方
治腳氣并腳汗。用蘿卜煎湯洗之,或曬干為末鋪襪內,或用楊花如綿絮鋪在襪內尤佳。
治腳氣并轉筋腹脹者。用吳茱萸二兩,木瓜一大個,切碎,用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滓溫服。如人行千里,仍進一服,或吐汗利即瘥。外用獨頭蒜一枚,口嚼爛,入鹽一撮,輕擦于患處,一時許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