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我一位好朋友。他名氣太大了,估計你們很多人都聽過,他叫剽悍一只貓。
過去,如果一個窮人突然變得有錢,大家都會稱之為“暴發戶”,其實是在眼紅。而剽悍一只貓絕對可以稱之為2016年國內寫作界的超級暴發戶,當紅炸子雞(當然這里絕對沒有任何貶義)——因為他的崛起實在是太穩太快了。
我覺得他身上最勵志的地方在于:人人都在渴望奇跡卻無行動,而他則靠清晰的定位、強悍的執行力,硬生生讓自己活成了奇跡。
和我們一樣,貓老師也非常普通。他的成功,一方面是風口紅利,另一方面則是在崛起過程中采取了很多正確的策略,做對了很多事情。而大部分這些經驗,他都寫在了下面這篇文章中,強烈建議大家認真學習。
文:剽悍一只貓
以前,我總是三分鐘熱度——想做很多事情,但卻往往半途而廢。
隨著年齡的增長,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我這樣沒背景沒房沒車沒啥存款卻又想要在大城市里生存的農村孩子。
憋到了2014年,那一年,我27歲,我終于受不了自己,受不了這種碌碌無為的狀態。我大哭,我焦躁,我不甘平庸——我要告別過去的自己。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語老師,周末給人補課的那種。
為了提升自我表達能力,讓自己的課更受歡迎,我決定去學演講。找到一家培訓機構,覺得挺合適的,但是一問,學費要5000元。
而當時我的卡里只剩下了9000多。
要吃飯,還要交房租。
一想到這些,我挺心塞的,但轉念一想:如果我不趁年輕的時候好好學點東西,以后肯定會后悔,一咬牙,掏出銀行卡,付款,報名。
在回去的公交車上,我一直在心里默念:千金散盡還復來,千金散盡還復來……
事實證明,當你為了改變自己而開始行動,并付出很大的努力,運氣真的會一點一點變好。
到了2015年11月,終于已經有了一定積累的我,決定不能再將就,“拋棄”了之前的工作,徹底失業,帶著近10萬積蓄去尋找我自己該走的路。
現在,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我從二線城市來到了上海,簽了兩本書,成為一名學習成長類作者。
我在知名的寫作平臺“簡書”上排名第二;
我的微信公眾號“剽悍一只貓”已有70多萬讀者,躋身新榜中國微信五百強;
去年12月,我的一場付費分享賣掉7萬多份,單場收益突破15萬。
經常有人問我: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的成長為何能如此高效?
反思總結這兩年來的成長,我其實不過是堅持了10個習慣,日復一日的堅持讓我收獲頗豐,越來越好。
1、第一個習慣:學以致用式地讀書
我喜歡讀書,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和書睡覺的,床的一半是書,一半是我,一有空就讀,讀書已經成了我的生活習慣。
這幾年,我光是買書就花了四萬多塊,記得初到上海時,我托運了16個編織袋的書,把房間堆得滿滿的。
很多人說自己讀了很多書,然而卻并沒有什么用。我覺得吧,不是讀書沒用,而是你沒怎么去用。
讀書的時候,除了要理解作者所寫的,還要多想想,自己可以做點什么,應該怎么去做,然后去踐行。
養成這樣的習慣,你會發現,讀書真的很有用。
不過,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讀書無用,而是壓根就不怎么讀書。
2、第二個習慣:走出舒適區
眼界決定境界,一個人如果老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待著,是很難有進步的。
我在2015年通過加入各種互聯網社群,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
2016年元旦節假期,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采訪100個牛人。事實上,我在去年見過的牛人,遠不止100個。
不斷走出舒適區,結交優秀的陌生人,能讓你開闊視野,見識更多的可能性(很多時候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知道);還能升級自己的朋友圈,而朋友圈的高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呢?
3、第三個習慣:一段時間做好一件事
如果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那到最后,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做不好。
人的時間精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段時間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然后再去做別的,這樣,你才會有非常不錯的積累,才會越來越強。
我曾花很長一段時間鉆研英語教學,我記得有一本聽力書被我連續聽了一個月,每天把全書的配套音頻至少聽一遍。教學能力上去了,收入也跟著上去了。
我學演講的時候,堅持了16個月,上臺幾百次,課后錄制了1000多個演講視頻。
有了這16個月的學與練,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為我之后的寫作及線上分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第四個習慣:用寫作來提升思考質量
我從2015年12月中旬開始堅持寫作,到現在,寫了幾十萬字,這件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它不僅幫我打造了個人品牌,還有助于我梳理自己,消化所學的東西,提升思考質量,讓我越活越明白。
不要覺得寫作很難,不能做到每天寫1000字,你可以從每天寫100字開始,這是一個很值得堅持的習慣。
5、第五個習慣:極其重視自己的時間
我們要明確一點:要想讓自己成長起來,我們得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
對于那些沒必要的應酬、邀約,盡量去拒絕,而不是礙于情面,然后同意。
畢竟,我們的時間就是我們的命,不能隨便就被別人消耗了,我們得清楚自己要什么以及不要什么,該強勢的時候,就得強勢。
這聽起來有點冷血,但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你沒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你自己沒有成長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相反,如果你成為了一個很厲害的人,你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權,你的強勢也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我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時間管理技巧:
我們在一天之中的某些時間段,大腦確實要更加興奮,更加好使,這是我們的高效時間。
那么,請一定要守住這些時間(即避免被不必要的事情消耗),因為,這些時間決定了你大部分的成績。
6、第六個習慣:感謝,并不只是在嘴上說說
別人幫了你,請一定要去感謝,而感謝,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想辦法去回饋別人。
一個懂得感謝,懂得回饋的人,會更受歡迎,會有更多機會。相反,我們誰都不喜歡伸手黨。
我去年一共送出去700多箱水果,發出去20多萬紅包,有些朋友幫助了我特別多,我會堅持打賞他們的微信公眾號,有的已經堅持一年多了。
我寫這些并不是為了炫耀,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發自內心地感謝別人,請一定要想辦法去報答別人,而不是說句謝謝就沒了。
7、第七個習慣:用共贏的思維去做事
做一件事情,不要只是考慮自己的利益,要多想想,別人要的是什么,自己能給別人帶來什么,好的合作,肯定是雙方都覺得賺了。
當你每次都能這樣考慮,你會發現,愿意跟你合作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他們知道跟你合作肯定不會吃虧。
千萬別去占便宜,這是在堵自己的路,你占的便宜越多,你的路就會越不順。
8、第八個習慣:想盡辦法給自己補充正能量
這個世界從不缺負能量。你只要“仔細觀察”,在網上去泡各種論壇和網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挺多糟糕的事兒的。
還有,當你跟很多人交流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充滿負能量的。他們滿是牢騷,會抱怨,會議論別人的是非,會去嘲笑別人。
我們應該怎么辦?
好不容易在世界上走一遭,我們肯定是希望充滿正能量地活著,過完這一輩子。我們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去遠離這些充滿負能量的人,少去看那些負能量的內容。
你所看到的、你所知道的、你所了解的,其實就構成了你的世界。
如果你所看到的、你所知道的、你所了解的,都是充滿負能量的,那么你的世界,也是充滿負能量的。
除非迫不得已,我們一定要堅持這一點。多接觸正能量的人,多看正能量的內容,多做正能量的事。這對于我們的成長,肯定會有極大的好處。
剛開始做微信公眾號那會兒,其實挺痛苦的,因為你還看不到希望,還掙不到錢,還有很多人在質疑你。
怎么辦呢?我在墻上貼滿了各種能夠激勵我的句子、照片。我聽的歌曲也大都是那種充滿力量,能讓人斗志昂揚的類型。書架上還有各種能鼓舞我的書籍。
這些東西對我來說作用真的挺大。
9、第九個習慣:多思考自己的社會價值
有一個老師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之所以苦苦努力還沒成功,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世界不需要你做這件事。
是的,如果你做的事情對社會來說價值不大,那么, 你也很難做好做大。
我一直覺得,我在自己成長的路上,分享自己的故事、經驗、方法論以及我的所見所聞,是一件很有社會價值的事情。
因為,我幫助不計其數的人打開了視野,見識了更多可能性,引導并鼓勵他們去行動,進而改變自己。
每次看到這些留言,我都充滿了動力。
10、第十個習慣:堅持每日反思總結
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都要養成一個總結反思的習慣。
每天復盤,看看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沒做好,該如何才能改進。
還要記錄下自己當天的收獲,即我到底學到了什么。
每天哪怕只收獲一點,一年下來,也是非常嚇人的。如果一點都沒有,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你很可能在虛度光陰。
就像車子一樣,不能光是讓它跑,還得給它做保養,該維修的時候就要好好修,這樣才不會出問題。
停下來反思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向前沖。
最后,附上李小龍的經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