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院門口的早餐店吃飯,一個奶奶帶著四五歲的小孫子,得意地對熟人說:“今天樂樂把一大碗面都吃完了,我告訴他不吃完會被警察抓走。”
那個奶奶身邊的小男孩兒,安靜地站在奶奶身邊,稚嫩的臉上看不到表情。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成年后,我們的心中會裝了那么多恐懼。
我們都是那個被嚇大的孩紙,從小到大,只要不聽話,大人就會說:大飛狼來鳥,還不乖乖,會被捉去,再也見不到粑粑嘛嘛鳥。
于是我們帶著恐懼,吃完我們并不想吃的東西,完成我們并不想完成的事情,說著我們并不想說的話。這個習慣從小就在被培養,因為可以讓小時候的我們聽話,讓站在我們面前的孩紙聽話。
因為恐懼被大人罵,學會了撒謊;因為恐懼被老師批,學會了抄作業混時間;因為恐懼沒有人喜歡,學會了裝模作樣;因為恐懼愛情的江山不夠穩固,學會了不作死不罷休……
為了避免大飛狼出現,為了消除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我們無限浪費自己的生命和時間,只是為了逃避恐懼。
這還不夠,為了逃避恐懼,我們還長成了不想成為的自己:想當旅行家的鉆進屋里搞起了科研,因為恐懼大人的心情;想青梅的沒有竹馬,因為恐懼感情沒有錢安全;想回家看看的,一直拖到沒機會看了都沒有回去,因為父母的愛不會給人帶來恐懼,所以可以不回去。
無論心底如何叫囂“我要成為我自己”,結果都沒能讓自己的腿邁出去一步,因為恐懼離開舒適的安全區。
是的,每個人心中都裝著恐懼,從小被大人善意的欺騙帶來的恐懼。長大了,我們卻都忘了,那從小到大與我們如影隨形的恐懼,其實只是大人杜撰出來的,不真實的,一個謊言。
一個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無盡煩惱和坎坷的謊言。當我們終于用勇氣沖出恐懼的牢籠,走上屬于自己的旅途,一路上,還是會有恐懼。
一個小土包,我們以為是地雷,如臨大敵,在心中磨練自己千萬遍,告訴自己“要堅強”,然后在忐忑不安之中邁出腿,發現地雷沒有咋,這才稀里嘩啦歡呼雀躍,哇啦哇啦慶祝奇跡。
其實就是一個小土包而已,我們卻可以運用恐懼的力量,把生活搞得硝煙彌漫,把日子過得波濤洶涌。
恐懼,讓《紅樓夢》里那些“如水般清澈的女兒家”嫁了人,各個變成了“魚眼睛”,俗不可耐;恐懼,讓“人善被人欺”的教條深入人心,看到路邊倒地的老人避之不及;恐懼,讓整日為錢奔波的人們不敢喘氣,說自己無路可退。
不是現實無路可退,是我們的心無路可退。我們的心,害怕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害怕失去了美好的愛情,害怕成為這個時代落伍的人……
其實走過的路多了,回頭看看,會發現我們當初害怕的,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因為無論結果如何,生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并且可能比我們當初預料的好很多。
比如一個高中生,在學校恐懼分數,社會了會發現,分數遠不如能力重要,但當初只顧著分數,并沒有為自己積累什么能力——恐懼的害處就是這么發生的。
再比如,人到中年,恐懼老的小的,恐懼夾在中間的自己頭發變白了,臉上皺紋了,然后嗚呼哀哉“中年難,難于上青天”。到了老年,才發現疾病和死亡才是最值得恐懼的。但是,已經彌補不了中年時因為恐懼,每天只顧眼前而造成的遺憾了。
如果,有那么一個人,可以看穿恐懼玩的把戲,并且提前預見恐懼,阻止恐懼上演,那么,這個人的生活,該是多么幸運!
美好的生活,從拋棄恐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