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可以愛上積極生長的姿態
眼睛里透著光
今后的某一天
你定會無條件感激這個你千方百計想要改變的人生。
1、促使我們做出改變自己的計劃原因有哪些?
朋友之前建立了有個100天讀書計劃,每天打卡分享,但是一段時間過后又看到他的第六天打卡,問了一下他不好意思的說,計劃破產了。設立計劃時往往覺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是往往很難堅持。
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健身卡,原本打算每個星期去一次,但是后來發現上次去已經是幾個月前了。
回想一下你會在什么時候做計劃?最近一次做計劃是什么時候?最近一次做計劃的時候前后發生了些什么事情?
一般來說有幾個時間點:
有一個時間點是我們都會做計劃的——新年。為什么新年的時候我們就喜歡計劃,新年快到的時候,工作上老板會要求寫年底總結、新年愿望,自己在生活上也會有新的愿景。但是到了年底再來回顧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就是把去年沒完成的事再寫一遍而已。
新年其實就是新舊交接的時期,對學生來說就是新學期的開始的時候,甚至包括失戀、新工作等。
第二個時間點就是覺得自己糟糕透頂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因為當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你會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時越覺得自己不好,就越有想改變的沖動,越容易展開計劃,類似于逛街的時候,試了每件衣服都不合適,回來決心減肥,還有失戀的時候,被男神嫌棄,回來就計劃學英語健身等。
第三種就是覺得自己非常棒的時候。比如有段時間你每天學6小時還覺得不夠就想加碼,所以每天學習8個小時,每周只休息一天。
我們會發現按照這樣的時間點設立出來的計劃,它的執行概率往往會非常低。
所以第一個建議:在每一個設計劃的時間,包括前后發生的事情回顧一下,我們需要分辨是因為真的想改變還是對目前的生活不滿意?
比如一個準備寫論文的學生很焦慮,于是他想改變自己,訂了一個計劃:1、健身,2、做微商,3、多搞活動競選學生會主席。但是仔細一看他的計劃和寫論文并沒有什么關系,還有的朋友說分手受刺激了,男神不喜歡我,所以去華爾街報個英語課程。
有的時候我們的計劃之所以堅持不下來,是因為目的不純粹。
分清這個計劃是建議性的還是逃避性的,這些計劃都是十分積極的,健身、做微商、搞活動都是對自己有益的事,但是也許并不是你十分需要的,學英語會占據大量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社交、約會。
第二個建議:一個時間段內只做一個計劃。比如你本來就喜歡跑步,那你計劃半年內跑半馬或者全馬都是比較合適的目標,但是如果你本來就不喜歡運動,你很喜歡學英語,可是你硬是計劃要去跑馬拉松,而如果你先設學英語的目標,你的計劃會容易實現很多。
2、設立一個長遠的計劃好嗎?
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自己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缺乏長期的目標,恰恰相反,長遠的計劃更容易使人3分鐘熱度。
小學的課文有一篇關于登山的文章,一個小孩子和朋友爬到懸崖上玩,爬上去的時候天黑了小孩子待在上面很害怕不敢下去,這時候他父親拿手電筒照著他前面的路,跟他說只要照著光走就好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來小男孩順利走下了。
很少有人從開始就想到自己走很遠很遠,不建議太長遠,因為在途中容易迷失方向。你不知道你離目標有多遠,你不知道自己努力了多少,你不知道你還需要努力多少才能到達。
第三個建議: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拆分原則:我能做到。
要知道我們制定計劃的是底線,而不是上限。每天學習6-8小時的是意志力特別強的人,但計劃的約束力在于你特別懶、特別不想動、特別沒有自控力、意志力特別薄弱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到。
雖然我給自己定的目標非常低,但基本都能做到。比如減肥,減肥成功的定義是5年以內不反彈,美國有個減肥節目,99%瘦下來的都反彈了,剩下那個人做了縮胃手術,才沒反彈。
為什么把目標拆得那么小?因為得保證連續性,但是上不封頂,計劃代表你至少要做到的,并不是只能做到的。
3、計劃執行的過程中,我們是如何給自己評價和反饋的?
我們對自己的計劃都是如何看待的,我相信更多的是不滿和抱怨吧,氣自己為什么沒有做的更好一點,哪怕你已經完成的很不錯了。例如以往我們看奧運會都是關注的還差多少,離第一第二還有多遠,但是今年傅園慧卻說“我已經很滿足了”,她之所以一時間在網路上迅速躥紅,是因為她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像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滿招損,謙招益”,我們要看到不足,知道不足,而這對我們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害的。
傅園慧給我們展現的可能就是,我覺得我的表現已經可以了,我已經對自己很滿足了,我游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我很高興的是,有那么多人能包容她的自我滿足,那是不是也能試試看接受自己的不夠呢?
執著于未得到的對成功很有用,但是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建議3:肯定自己每一個階段性小目標。
可以對比一下自己最近的計劃執行,當你實現了一個階段目標時,你是怎么對自己?感覺自己棒棒噠,還是告訴自己要堅持要努力。
這對后續計劃以及心理健康都是很有關系的。
4、對于計劃完成不了,除了意志力不夠堅定,還有哪些原因?
除了意志力的影響,情緒也是很大的原因,人的情緒也有屬于它的波動周期。幾乎所有人都會情緒波動,而有的人波動強烈些,有的人波動緩和些,這是和情緒敏感性有關的。你的計劃也會因為被情緒影響,比如心情確實很低落的時候,朋友叫你去跑步,而你只希望在家里靜靜待著什么都不做,有時候又會發現,情緒特別高漲的時候,在健身房呆了5個小時不嫌累。
健身就是調用遠期反饋,利用對未來的幻想來支撐自己走下去,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是OK沒問題的。當練了幾天上稱的時候發現反而更重了,于是倍受打擊,這個計劃不行了,我那么辛苦都做不到,我好沒用。
陷入自我打擊的情緒,整個人只會越來越浮躁,可以試著這么想,你看我已經堅持5天了,還是很不錯的嘛。
建議:要考慮到情緒對我們計劃的影響,制定計劃的時候就要留出部分時間和空間緩沖期。
5、如果計劃內容達成了,我會如何評價自己呢?
A和B說:那個事情很難的,很少人能做到的。
B說:可你做到了呀。
A說:那看起來也好像沒什么厲害的嘛。
B 說:為什么你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呢?
在自己完成不錯的時候稍微驕傲放縱一下,其實沒什么的,有些人會覺得自戀,而能夠對自己自豪未嘗不是好事。
建議:對自己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表示滿意。
6、改變自己的計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自主感?
一般制定計劃后有2個方向,1是能夠順利執行,2是制定許多計劃,無數次失敗。
不斷計劃不斷做到我們就會對生活有掌控感,相反會感覺生活漸漸失控。掌控感是我們能安排好生活的一個強心針,因為我對自己的生活有信心,于是可以積極去追求目標。脫離了掌控感的生活很容易導致放棄的心理,想著反正也就這樣了。
這種掌控感對我們制定計劃、執行計劃,有著很大的影響。
E N D
還有一點點:
一生很短,需要明白的事情太多,不要隨波逐流。
想要改變就要現在開始去試一下,覺得有道理的分享其實并不能真正的改變自己。
也許改變只在點滴之間,不需要完美無缺。
不要去聽外界的聲音,你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
我是@聽夏Asaka,我在簡書、微博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