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來到北京三甲醫(yī)院,陪母親做胃鏡檢查。
排隊等候檢查的時候,看到護士推的兩個病床,每個病床上都是90多歲的老太太,老太太都十分消瘦,戴著口罩,白發(fā)稀少。她們躺在護士推的病床上,也在排隊等候做胃鏡檢查。我觀察了其中一位老太太,除了護士還有一位60多歲的老爺爺陪護,顯然是老太太的兒子。
我不由得想到了如何度過老年生活的話題。記得一位老年網友說的:“生命不在乎長短,只要有質量地活著”。人的老去無可奈何,人該度過一個怎樣的晚年不由自己決定。這時刷到了一位得了漸凍癥,三年多不能自理的日本女人,到瑞士安樂死的案例。關于老年,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現在到醫(yī)院看病,精明能干的北京本地老太太都暈頭轉向,更別說從外地來京看病的老頭老太太,沒有家人的陪護更是寸步難行。
人老了,即使曾經很英雄,也都示弱了,去醫(yī)院看病這一套流程,老年人就很難搞定了。最近母親在北京三甲醫(yī)院看病,她很慶幸她生了三個孩子。
母親身體一直是大病沒有小病不斷。隨著老年的到來,母親有了常見的老年病:高血壓。作為女性,更年期之后,心腦血管功能快速地走下坡路,有時頭暈,有時心臟悸動。于是高血壓藥、降血脂藥一直吃著。
母親一度說她自己的胃是“鐵胃”,她一直喜歡喝燙水,吃燙飯,吃飯的速度飛快。我們總是勸她不要吃燙的,不要吃太快。她總說“從小就養(yǎng)成的習慣,沒法子,改不了!”。
最近兩年母親經常胃難受,胃脹,胃疼。一年半前帶她在老家查了一次胃鏡沒什么大問題。最近又嚷嚷胃難受還偶發(fā)性腦鳴。于是決定帶她來北京的三甲醫(yī)院做個徹底的檢查和治療。
今天帶母親做胃鏡檢查,查出淺表性胃炎和胃底疝囊。按照母親自己的回憶早就得了胃底疝囊。想想這毛病和她喜歡喝燙水吃燙飯,吃飯?zhí)貏e快有關系。
人年輕時身體抵抗力好、恢復力好,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感受不到不良后果。年紀大了,不良生活習慣就很容易產生不良后果。所以,人年紀大了,不能再和年輕時比較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必須改掉了。
看病花錢是小事。關鍵是老人自己不會走醫(yī)院的看病流程。需要兒女全程陪護。一個病的看病周期,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期間要去多次醫(yī)院。
比如:看胃病做胃鏡檢查幾乎是一個必要的程序。所以,要經歷以下多個步驟:
第一、提前預約掛號,辦就診卡(某些醫(yī)院要求辦);
第二、取號,分診,找醫(yī)生開檢查單;
第三、交費,到檢查窗口預約檢查;
例如:做胃鏡檢查,一般的三甲醫(yī)院檢查需要等待一周;出名的三甲醫(yī)院如協(xié)和醫(yī)院、北大第一醫(yī)院檢查需要等待一個多月。
第四、預備檢查。在正式檢查之前,要提前做一些預備檢查;
例如:做胃鏡檢查,必須有近七日內的核酸檢查,四項流行病篩查。
第五、核心檢查;
檢查當天,拿著所有單據包含預備檢查的結果報道,等待叫號檢查。檢查完畢,拿上結果。如果病情嚴重還要做病理檢查和分析。檢查結果需要等三天或一周才能出來。
第六、再掛號;
第七、取號,分診,拿著所有檢查結果找醫(yī)生診斷治療。該開藥開藥該手術手術。
如果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一個周期的藥吃完之后,需要繼續(xù)掛號,找醫(yī)生開藥。
經過幾個療程的吃藥。還需要按照以上第一、第二、……第七這個流程走一遍。
看病最讓人頭痛的是需要多次大把的時間,老人自己不會走流程,兒女如果當老板或者退休有時間陪護最好,如果兒女是打工者,需要多次頻繁請假,公司的老板、公司的上司會不會心甘情愿的準假呢?
國家提倡二胎,甚至三胎,養(yǎng)兒女可以防老,至少有病需要看病時有人陪護。據說,現在有專門做陪護看病的服務公司,陪那些不方便或者不會走看病流程的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