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補氣,瘦人補血,為什么呢?
中醫(yī)認為,氣不足就胖,血不足就瘦。
首先來說胖子。
氣是人體的動力,如果氣充足,就可以把脂肪和代謝垃圾,包括水濕痰液等,排出體內。反之,就容易堆積體內,人就變胖了。
所以胖人多陽氣偏虛,易患動脈硬化、卒中、冠心病等疾病。
但肥胖之間也有不同。有的身體胖得比較勻稱,同時少氣懶言、容易疲倦、舌體胖大,淡紅有齒痕,這類人一般是氣虛。
如果肥胖又很怕冷,同時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這就是陽虛。
如果肥胖同時眼瞼腫泡、臉上油光可鑒、肚上有肉圈,說明體內有痰濕,濕困脾不升。
如果肥胖又性情急躁易怒、長粉刺痘痘,說明體內有濕熱郁積。
再說瘦子。
血屬陰液,血不足就容易火旺,陰虛。這樣身體代謝會加速,脂肪很快被消耗,營養(yǎng)吸收得少,人就瘦。
由于現代的“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大家覺得瘦了才好,但其實不胖不瘦才是最好的,太瘦其實是一種病態(tài)。
現在來說說胖子和瘦子要怎么找回健康。
一般來說,胖子往往是氣虛,要健脾益氣,促進新陳代謝。
適合的食物包括冬瓜、山藥、木耳、白蘿卜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另外,手是人的陽氣大本營,白天,天地間陽氣充足,所以胖人可以在早晨或是上午多拍拍手。
而瘦子往往陰虛火旺,所以應該滋陰。
可以吃一些百合、蜂蜜、苦瓜等滋陰降火的食物,而要少吃辣椒、蔥蒜、八角、桂皮等辛辣的食物,煎炸爆炒和性熱上火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和手相對,腳是陰血的大本營。晚上陽氣收斂,陰氣變重,所以瘦子更應該堅持晚上泡個腳。
不管是胖子還是瘦子,補氣還是補血,都是為了追求人體平衡,以達致健康。
但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去多了解自己的身體,從細微處找到問題所在,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更了解你,多花一些時間在自己身上,也是愛自己的表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