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們學校掀起了“教資證“熱。很多人都報了培訓機構。
小學的時候,我的向往是當一名老師,拿著擴音器站在講臺上誨子。
但越長大,兒時的愿望越偏離軌道。
如今我的理想的職業不再是一名老師,我希望自己能步入公司,成為小白領。
可父母的想法總是那么一句“女孩子要穩定點好,老師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心里不服從。但還是希望能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于是我想打電話詢問身邊人的意見。
當我翻開手機的通訊錄時,我不禁笑了。
因為我發現自己能毫無顧忌地撥一通電話過去的只有那么寥寥幾個人。
突然有些感慨。什么時候我的朋友越來越少了?
又刷了一遍通訊錄,發現里面的名單除了以前社團的同學,老師還有同班同學。
極少是親密的好友。
想了想,應該是從高三的時候開始吧,我身邊的朋友逐漸變少。
高三無暇顧及的友誼,到了最后成了互道再見的各方同學。
大一是交友的黃金時間,但對我來說,社團組織里的同學難以成為成長路上的摯友。
舍友總是和我說,她的閨蜜在另一間學校發生的事情,說她們當初是多么多么地好。
突然想起高中時代兩個真正的朋友。
一個就讀于離我46公里遠的包子妹
一個是另一個城市的畢業生。
她們兩個是我成長道路不可說再見的朋友。
不是閨蜜死黨,是好友。
我們沒有同睡過一張床,也沒有穿過同一件衣服。
但我們依舊是好友。
越長大,對朋友的劃分越明顯清晰。
不是一起做過多么轟轟烈烈的事就可以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
而是你們有相同的人生價值觀和生活目標才可以將友誼維持下去。
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但我并不感到難過。
因為我清楚自己需要怎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朋友。
無論他人是多么地成群結伴,我都不羨慕不嫉妒。
最好的友情是即使不在對方身邊,卻能在兩地一起各自努力著,為在未來的某個交叉點相遇。
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但我與自己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多。
單槍匹馬努力的路上,總遇見那么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互相鼓勵,接著各自遠去。
當我意識到時間的稍縱即逝時,我越來越在意自己的時間分配。
我變得越來越吝嗇與他人分享的我的時間。
我偶爾也會感到孤單無助,但我會打電話給爸媽,聽聽他們的聲音。
告訴自己“父母還在為自己打拼,我有什么理由在這自怨自艾?”
朋友是一起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的精神陪伴者。
我想做一個能讓人感到可靠的朋友。
而在此之前,我選擇“無”朋友的努力。
因為我相信有一天,我會變成朋友群體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生生來就是個個體。
我們拖著各自的行李箱奔走在每個城市的角落,遇見各個形形色色的人,沒有歸屬感。
我們永遠有來自各方的壓力,使得我們不能只顧及朋友。
多年后,當我們再也找不到當初的通訊錄時,我們的真朋友還是會通過微信/QQ來聯系我們。
那時的我們,經濟獨立,各自優秀。有著說聚就聚的時間。不再推三阻四,只為老友相見。
盛年不再來,優秀再相見
韶華難再有,莫負真朋友。
告訴我,你們的真朋友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