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最高統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歷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最高峰,其謚號“文正”即為清朝文官的最高謚號。
以上是《曾國藩家書》中對曾國藩本人的介紹,作為“千古第一完人”,能夠達到清朝歷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最高峰,其身上必定有一些過人之處值得我們去學習。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最大的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1、讀書之道。
在家書之中,曾國藩時常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以及應該如何去讀書。
1)重要性。“能得外差,固為幸事,即不得差,亦可讀書養望,不染塵埃”。在他那個年代,大多數人需要通過讀書、考試求取功名利祿,因此如果能得到一份差事,讀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若得不到,也可以通過讀書提高聲望,不染塵埃。這句話放在現在的年代,依舊可以通用。比如很多人在求學時通過讀書、考取好的大學來改變自身的命運,甚至有很多人在工作后依舊能夠通過讀書不斷精進所需技能,求得好的工作或事業。而即便這些都無法達到時,依然有很多通過讀書修身養性,所謂“讀書多了,容顏自會改變”,容顏改變,正是來源于內在心態的改變。
2)讀書方法。“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讀書除強調志氣志向之外,也要有見識和恒心。也可以理解為,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但此廣泛讀書又涉及到一個方面,也是家書中常提及的,“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 ”,和《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主題閱讀方法相似,精而廣,圍繞一個主題閱讀相關書籍,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的理念。
2、養生之道。
在投資界與創業界的名人之中,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精力旺盛,身體康健。而在家書之中,曾國藩不僅對自己,也時常向家族各人告之他們養生之道,比如“養身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忿,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后,各行三千步。”而書信之中時常提及的是戒惱怒,可以看出,長壽之人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此外,通過睡眠、飲食、節欲、睡前泡腳、鍛煉等,亦可達到養生功效。而在生病之時,“治身宜不服藥”、“服藥不可大多”。定期體檢是必要的,但輕易服藥及服藥過多,都會降低自身潛在的免疫力。
同時,家書中的養生之道讓我想起曾經在《朱光潛談美與人生》中提到這樣一句話:“健全精神宿于健全身體”。身體健康,反過來又可以作用于精神,影響性情、德行、人生觀,乃至聰明智慧的高度。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好好去學習一些養生之道。
3、治家之道。
如果說上述二者,我通過閱讀其它類書籍已經懂得一些道理,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那么此書中所提及的治家之道,無疑是讓我反省與收獲最多的地方。在治家之道上,“門第太盛,余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有此二字,家運斷無不興之理”、“情誼宜厚、用度宜儉,此居家鄉之要訣也”、“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以及“諸弟亦常存敬畏,勿謂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謂己有文學,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則是載福之道也”,都是告訴我們要勤勉、節儉、家和、對他人謙和。曾國藩的后代之所以能夠人才輩出、家運興旺,與他所傳揚的治家之道、他對家族的關心與責任感必然有一定的關聯,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之一。
最后,通過家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大學)其修目有八,自我觀之,其致功之處,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進,下學在此,上達亦如此”,只有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道理,用于實踐之中,才能夠真正讓其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