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圖表≠有效的信息表達——好書推薦
越來越多行業和職業都在使用數據、繪制數據圖表,但大家在工作中是否遇到這樣的問題:精心繪制的圖表不能吸引讀者的關注、不能讓讀者對核心觀點有明確的解讀。這些,都是因為我們還不清楚如何正確的用數據講故事。在《用數據講故事》這本書中,作者總結了一套將數據合理可視化并講故事的體系方法,本文小編的將結合自己的學習應用,為大家介紹書中核心內容。
你認為以下哪張圖表更好?
曾經在工作中,需要對兩類產品的交易情況進行分析,并繪制了相應圖表。在仔細閱讀這張圖表前,提醒大家留意:閱讀這張圖表時,在內容、結論清晰度以及把握重點難易程度方面的感受。
下面請大家準備,
.
.
.
.
.
.
也許你在閱讀上面圖表的時候遇到了些問題,也許你覺得可以接受,不要急,我們下面來看修改后的圖表,同樣請大家留意閱讀感受,并與閱讀之前圖表帶來感受進行對比。
好了,再次準備,
.
.
.
.
.
.
相信很多讀者已經感受到了差異:修改后的圖表形式上更為統一,且內容更為直觀清晰,更容易把握到想體現的關鍵結論。下面我們就結合《用數據講故事》這本書介紹的體系方法,逐步介紹下圖表優化的過程。
用數據講故事關鍵步驟
第一步:理解上下文
這里的理解上下文,指在繪制圖表之前要明確具體受眾,并對要展示的內容有充分的理解。
同樣一件事情,領導和員工的關注點不同,專家和小白的關注點也不同,因此針對不同的對象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也不同。
在本例中,我的主要受眾為業務人員,希望通過交易筆數的變化情況展示兩類產品的差異,并得出變化趨勢特點。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圖表
在本例中,我想表達的是變化趨勢,而毫無疑問,表達趨勢做好的呈現應該是折線圖而非條形圖,于是有了如下效果??
第三步:消除雜亂
圖表中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會在閱讀時形成干擾,比如網格線、邊框等,本例中,為了避免閱讀時在數據和圖例間切換,更改了標記方式,并將坐標軸與刻度線對齊??
第四步:引導受眾的注意
繪圖至此,可以看出,在5月兩個產品的交易筆數在4000-6000范圍,為了想更好的體現10月的交易筆數情況,強調變化,在10月的數據點上標注了數據信息,讓受眾增加對此的關注??
第五步: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在這一步,可以對圖表進一步美化,增加受眾感官。結合書中建議,我最終采取了以下操作:
1、修改、添加適當文字,增加理解。
2、水平、豎直方向對齊標題、坐標軸標簽等元素。
3、更改坐標軸及數據標記點樣式。
4、修改數據標簽顏色及數據展示格式,去除引導線。
經過上述步驟,得到如下圖表??
第六步:講故事
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圖表想表達的內容,把故事講好將完整,可以對故事的關鍵點進行注釋。本例中主要想體現的是兩種產品的交易筆數變化趨勢及特點,對該內容進行補充,于是得到修改后的最終結果??
至此,我們就結合一個小的例子,根據書中的關鍵內容,展示了從頭到尾用數據講故事的過程,以下為前后對比的兩幅圖表??
寫在后面
作為一個數據分析人員,如何將自己通過分析數據得到的結論更好的呈現、更好的應用于實際業務,是一個值得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不斷去研究的課題。
書中介紹了一種清晰易懂的表現方法,并且提供了很多示例便于理解體會。但也正如書中所說,想要真正的融會貫通且取得成效,需要在日常不斷的摸索練習。希望每個數據工作者都可以在這個問題上,不斷提升,形成屬于自己的方法及經驗。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