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什么是初戀?從前的我或許會說就是愛之初體驗的小美好。而在《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之后,其之于我的含義或許要改一下了。
它是讓處于暗戀期的你蠢蠢欲動的同時卻又飽受內心掙扎的矛盾與煎熬;是你小心翼翼、躡手躡腳生怕被驚動的少(女)年懷春;是讓你即便早就預知到結局卻依然奮不顧身、飛蛾撲火的沖動;也是即便時隔多年也依然歷歷在目、恍如昨日重現的那個沒有雨季的十七歲。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根據安德烈·艾席蒙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夏天,那個意大利北部的小鎮——里維埃拉。
影片以17歲少年Elio的視角講述了一段短暫卻令人難忘的初戀故事。作為教授的兒子,Elio,每年夏天有六周的時間里,都必須把自己的臥室騰出來,然后搬到隔壁那間狹小的、已故祖父的房間。
而空出來的房間則是留給父親的助理——每年夏季Elio的父親都會從眾多申請游學住宿的年輕學者中挑選一位進行接待。
和往年一樣,又一個陌生人隨著夏季的腳步來到Elio家。但不同的是,17歲時相遇的這位陌生人卻成了Elio往后的人生里無法抹去的印記。
Oliver,這個比Elio年長7歲,身材高大健碩,嘴邊總掛著那句漫不經心的“later”(回頭再說),傲慢的家伙就這樣穿著那件淺藍色的寬松襯衫走出了那輛綠色的士,進入了Elio的生活。
或許是那件淺藍色的寬松襯衫,或許是他那自信滿滿的氣質,也或許是那個格外炎熱的夏天。Oliver和之前的夏季住客都不一樣,從見到他的第一天起,深埋Elio心中的愛情種子便開始悄然發芽,甚至就連他自己都全然不知。
他總是不自主地關注Oliver的一舉一動,餐桌前他敲雞蛋時的笨拙模樣,他那句顯得唐突、隨意、不禮貌的“later”,他胸前的那條唯一能將他和自己聯系在一起的代表猶太民族信仰的項鏈...
而Oliver他何嘗不是暗暗喜歡著Elio呢?他故意在排球場上按Elio的肩加以暗示。或許是出于害羞或許是出于偽裝,Elio卻飛快地掙脫了,這都使得Oliver不得不與他保持距離。
幸好后來兩人還是消除了誤解,擁有了一段甜蜜美好的時光。但卻也逃不過那句“過程有多甜,結尾就有多虐。”
六周的游學很快就結束了,回國后的Oliver也開始了新的生活,交了一個分分合合兩年多的女友。這個在Elio眼里自信得有點傲慢的家伙,他敢于反駁并糾正教授的觀點,敢于在排球場上以及舞池中釋放自我,唯獨不敢直面Elio的感情。
從前是因為他擔心會傷害Elio而之后則是迫于世俗的壓力,他說“要是我父親知道了,肯定會把我扔進管教所。”
大雪紛飛的冬日,Elio終于接到了Oliver的電話,話筒那旁的Oliver說"明年春天我可能要結婚了",毫無預兆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Elio的笑容戛然而止,或許從Oliver離開火車站的那天起他們的故事已經結束了。
Elio不斷對著話筒重復著那句"Elio",希望喚回Oliver也喚回自己。因為當他們決定將自己的名字交給對方時,也注定了將自己的生命融進彼此的生命中。如今Oliver離開了,也帶著一部分的Elio走了。
面如死灰的臉龐在火光的照映下顯得格外蒼白。那首Visions Of Gideon再次出現,第一次是Elio和Oliver午夜纏綿前,兩人躡手躡腳地通過走廊,每一步都和音樂中的琴聲相應,每一下都寫滿了緊張、興奮以及“做壞事”的小心翼翼,直擊心靈。
而第二次正是在結尾,火光前Elio那雙暗藏無限淚水的眼,因為不斷調整呼吸而張合抽動的嘴,無法克制的顫抖的肩,都像在訴說著歌詞里的那句“Visions of Gideon is It a video?”(就像猶太勇士產生的幻覺這是虛幻的嗎?)難道那個夏天的所有都是虛幻的嗎?
第一次被觸碰肩部的過激反應,鋼琴前調皮的挑逗戲弄,泳池邊的口是心非和偷笑,舞池旁嫉妒的凝視,潛入房間貪婪地吮吸他褲子的味道,石碑下充滿了暗示的對話,陽光下草地上的第一個吻,午夜躡手躡腳的約會與纏綿,極具藝術性的杏子戲,離別時火車邊上的擁抱,第一次相遇時穿的藍色襯衫和電話里的那條婚訊。
Elio的初戀和所有初戀一樣,有著開頭的悸動,過程的甜蜜以及結局的遺憾。但即便如此,愛情依然值得任何人追求,無關性別,只關乎愛情。
正如Elio父親所說:“為了快速愈合,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東西,以至于在三十歲時,自己的感情就已破產,每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我們能給予的便越少,但是為了讓自己不要有感而不去感覺,多么浪費。"
縱觀全片,你會發現其與原著有所出入,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在原著里Elio和Oliver的故事遠遠不止于這通電話。再結合該片的部分畫面過于跳躍的問題,有種說法是導演計劃拍攝續集,而本片中跳躍的部分實際是被剪作續集的flashback即倒敘。
但無論如何,不管后來Elio是否有再見到Oliver,他們的故事是否如原著發展,那段美好甜蜜的初戀都被永遠地定格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夏天。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