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讀懂一本書》讀書筆記
2021-12-08
今天速讀了樊登的《讀懂一本書》,先將筆記整理如下。
一、閱讀動機
(1)學習閱讀一本書的技巧,提升閱讀技能。
(2)和“小墨訓練營”結合著學習,強化一些共同認知,強化學習效果。
(3)練習速讀技能,按照9要素閱讀法完成速讀。
二、完成一張簡單的重點大綱思維導圖。
不怎么會畫導圖。
三、你的速讀體驗如何?花完這30-60分鐘,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了嗎?
1.厘清了作者主要觀點。
尤其是是畫完導圖之后。我的導圖受限于紙張尺寸,加上我沒怎么畫過導圖,就用了2張紙完成的。
導圖是根據原書中章節結構來畫的。
用詞語和句子來呈現。我發現樊登在書中講到他的導圖時,講到了這一點。他和博贊的經典思維導圖有很大不同,而我畫的導圖更像樊登的風格——里面有很多句子。
有些句子我做了調整、壓縮,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但還不夠概括。
2.明白了通過整理標題、加粗字迅速掌握一本書核心要點的方法。
3.最重要的閱讀體驗就是,我在努力放下“讀第一遍時一定記住些什么“的觀念,按照小墨讀書法,先完成第一遍瀏覽。卻是,記住的不多,但結構及重點內容導圖出來了,為我后面進入細讀做好了一定的鋪墊。
不足是,由于時間倉促,所以那9個要素在書中標注的比較少。
簡單整理幾條:
【金句收集】
a 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
(體會:當今時代,一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都可以從某一本書中找到答案。雖然事物的答案并非一個,作者的觀點、方法、路徑也不見得完全適應每一個讀者;但是,這本書也一定會為苦苦尋求問題答案的人提供一個思路,一個方向,一個思維模型,一個小小的出口。有些問題,我們可能無法在書中找到答案——如果你不是“一般人”的話。)
b 復雜時代,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故事收集】
敘利亞人大都不讀書,所以他們很難(沒有)建立基礎的科學觀和批判性思維,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他們似乎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以及從多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這個地方戰亂頻仍,不能不說,這一定和他們不讀書有關。
(體會與聯想:不能閱讀,僅靠從家人、朋友等這些身邊人來獲取信息,來認識世界,就很難建立基礎的科學觀和批判性思維,因為他們的目光過于狹窄,很難發現世界呈現出的多元的美好。他們生活在一元的世界里,可能會患上唯我獨尊病,更加可能排斥異己、崇尚暴力——最原始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加可能缺乏換位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核心概念】
閱讀可以讓我們從“單向度的人”變成“多向度的人”。
多向度的人的思維體系里有三大支柱:
第一個是事實。
第二個是邏輯。
第三個是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