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認識雪芳姐是在去上海的前幾天的事情,準確的說,在去上海前我們才認識了幾個小時,正是這幾個小時,讓我才有了去杭州和蘇州看看的想法,雪芳姐是剛退下來的站長,工作經歷很豐富,比我大三歲,對我來說,預兆有個大三歲的姐姐是件幸福的事兒,后來事實也證明如此。
雖然在上海和杭州玩了幾天,但對于蘇州的位置還是相當模糊。所以選擇了經過上海的火車,等于多繞了三角形的兩邊,讓行程多了一個小時。
11點到蘇州,所以雪芳姐不能來接我,她讓我打車到竹輝路,在那兒接我。在這兒下火車沒有人問我是不是要住店之類的,因為我的身材和皮膚都像本地人。
車子跑了好遠一段路,這兒的路牌都很分明,讓人有安全感,在拙政園和滄浪亭也都標的清清楚楚。只有大城市和旅游城市才有這個好習慣,蘇州兩個原因都占了。
到了竹輝路,雪芳姐(在蘇州的兩天從沒叫過她姐,現在多寫幾次,也算補過了)也到了,她帶我到家里,她家人都睡了。雪芳姐安排我吃東西,喝飲料,洗澡,睡沙發。
她家的房子是新買的,格局很好,寬敞實用。但家具都比房子早的多,雪芳姐大概是勤儉持家的人吧。
我吃飽喝足就去洗澡,在南方,不每天沖一下確實沒法活,光汗水就可以把人膩死。我在杭州也沒怎么洗,臟的很。于是洗 完后就開始清理浴盆,我知道自己不算細心,總怕不干凈,反復刷了好多次,加上下水道的聲音很大,沒辦法,只好少用水。結果,洗澡15分鐘,清理用了50分鐘。
睡沙發是我的強項,從開始學電腦,我就經常睡大大小小的各種沙發,對這個大的三人真皮沙發,更是沒問題。
第二天醒的早,雪芳姐帶我去買菜吃早點。我喜歡看看這兒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
先到了吃早點的地方。雪芳姐替我點了生煎,餛飩和清湯。生煎在北方沒有,但和水煎包差不多,只不過是球形的。一面很脆,很香,但油很多。餛飩和清湯也都很膩,清湯就像一碗油……
原本以為南方吃東西會很清淡,現在看來,清淡只是蔥姜蒜的用的相對少一點。沒吃多少我就飽了,再吃怕是要從耳朵流出油來了。所以喝了不少大麥茶,解解油膩,想想才明白南方人為什么愛喝茶了。
到菜市,好多都不認識,問完就忘。沒辦法,種類太多。問來問去,就認識一個“膠白”。雪芳姐說膠白是可以炒肉絲吃的。前前后后買了20多斤菜,我問這些菜可以吃多久,她說:兩三天。我估計,在我家怕是能吃一個月了。
至于雪芳姐買菜講價時,我一句也聽不懂,和到外國一樣。
雪芳姐打電話到公司請了一天假。先帶我到長客坐車,到蘇州的古鎮水鄉——同里。在車上又多認識了兩個字,厙,念“設”。還有一個“甪”,用字長角,念“鹿”。這就是出門的好處,要不下輩子也不認識。
路過京杭大運河,看到像火車一相連成排的駁船……還路過許多大企業的生產基地,知道蘇州的發展了得,有機會一定要來這兒發展。
大概40分鐘到同里,下車就有人上來問我們坐不坐人力車。雪芳姐問我,我說不坐,喜歡走路。她必須用方言回答才行,要不人家會以為她是外地人。不怪那些人,連雪芳姐都承認自己長的像新疆人,如果站在買羊肉串的攤上,一定會促銷的。
前邊就是同里的商業街,兩邊都是店鋪。房子很高,路很寬,一眼就知道是新修的。如果水鄉就是這樣……
向前走,看到石碑“中國蘇州影視基地”。地上有30多個電影的名字,可惜,我沒看過幾個。
再過一座橋,情形發生了變化,用歌詞來說“夢里遙遠的水鄉他就在我的身旁……”真的想吻吻這座橋,感謝這座橋。
一時間,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在夢里,還是不小心掉到了電影里。也許我印象里,整個蘇州都應該是這樣子。
人工修筑的河道兩邊就是石板路,路邊就是人家。青綠色的河水,深灰的石板路,淺灰的磚瓦,沒有一處不和諧。
每邁出一步都猶如進了另一幅水墨淡彩的風景畫,好過千百張大師的手筆,因為此時此刻,你就在畫里。
快走一步,都會錯過風景無數,心就隨著流水安然下來,偶爾一閃的塵世雜思一如水中小魚吐泡,一現即隱了。
座座不同的橋,講述著各自風光的歷史,沒有任何相同的經歷。橋下的流水倒是綿綿的重復著光陰的故事,雖然已不如昨日清澈,但柔軟的綠色應該是從不改變的。
應該說,天下只有這兒會給人錯覺,莫名的以為這兒就是自己的家鄉。若非如此,索性推到前生或來世。愿拿三生輪回苦,換做一世水鄉人。
敞篷船漂來了陶瓷器,都是些日常的用品,才知道這兒就是世外桃園,過著自得其樂的水鄉生活。
噢,也不全是。看那幾只鸕鶿,已經不再下水捕魚,而是悠然的等待遠方的客人來合影留念,每次5元。換成鸕鶿是我,我也不想下水捕魚了,還要在脖子上系上紅繩,怕我偷吃大魚。
大部分人家都開門做生意了,賣一些大大小小的紀念品,比如蘇州的特產,蘇繡。
我們第一個買的東西是油炸臭豆腐,開始我沒想吃,因為吃過不正宗的,聞著臭,吃著更臭。但看這個炸臭豆府的師傅很專業,就吃了一串,好吃,果然是聞著臭,吃著香。再來兩串……
時間悠閑的到了中午,我們找了家老鄉家吃飯,這家的大爺特別熱情,雪芳姐就講“死機咧”。我問,什么意思?雪芳姐告訴我,是“自己來”。
兩杯正宗的蓋碗茶,梅菜扣肉,水煮蝦,炒田螺和膠白炒肉絲,另送一小碟鱔魚段……
我把全部的力氣都用來吸田螺,怎么吸都不成功,都怪平時運動太少,肺活量太小。梅菜扣肉是淡甜的,很香,不怎么膩。膠白嘛,形容不好,感覺好像吃過,就是想不起來像什么味道,不過很爽口。
能想像一下嗎?河邊、竹椅、小菜、蓋碗茶,看小橋、流水和人家……給做神仙都不換啊。
下午回到蘇州去拙政園,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和上海豫園比,大出許多倍,面積接近80畝。我猜大概是因為豫園只是私宅的花園,而拙政園則是整個私宅吧。拙政園是明代的一個不怎么得意的大官退休時建造的,最初是想種點蔬菜種點糧食什么的,一不小心,就修成了江南水鄉特色的古典園林。加上幾百年的分合易主,已經不止是山水園林了,而是變成文化園林。
這兒水布全園,樓臺倒映,清靜安寧。樓閣至少一面臨水,有水的地方就有大魚。雖然我不是魚,也能感覺到魚兒的快樂。
在一間屋子里,雪芳姐考我問哪邊是男主房間,那邊是女賓房間。我看了看,認為是家具多的是男主房間。結果答錯了,正確的分辯方法是看室外的景致,一面可以遠眺,另一邊只有墻。一說,男人眼光要遠大。另一說,此墻是用來做回音壁的,在女賓房間彈唱,從墻反回來,就會繞梁三日,余音裊裊……
路過廊橋(不是《廊橋遺夢》那兒的),因為蘇州多雨,故園內橋上多建回廊,但不像北京一樣雕梁畫柱,只是略作處理,素雅別致……
園中的各路花木,我最喜歡白玉蘭了,樹種又高又大,還開漂亮的花。
園內還有中國二十大世界遺產,拙政園也是其中之一。我發現我已經去過不少地方了,這次出行就去了其中幾個。
如果不是因為天黑,我才不想出來。
晚上雪芳姐請我喝晚茶,這兒的氛圍很好,古色古香。裝修以木質為主,柱子上貼滿了佛經,寫的都是幾千幾百年前的故事。感覺和電視里看到的古代茶莊一樣。
雪芳姐幫助我要了鐵觀音和臺灣金萱。雖然我會喝,但看了十八道讓人眼花繚亂的泡茶工藝就讓人享受,我用心辨別,才能聞出味道有點不同……
雪芳姐告訴我,說最早到這兒入職的服務員學習茶道三個月,現在不到三天,所以和剛開業的時候比,手法已經差了很多。我想,我們聯想服務的入職培訓也應該存在這個問題吧?
這兒的小點心太多了,一樣我只吃了一小塊竟然吃飽了。幾乎都叫不出名字,但看上去就讓人想吃。
到了八點,有蘇州評彈,一男一女,用蘇州方言演唱。上臺先不講話報幕,只是彈三弦和琵琶,真可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等到客人注目,才開始演唱。唱腔細致、溫和、柔韌,讓人回味無窮。雖然是蘇州方言,可雪芳姐說她也聽不懂。
第二天一早就陪雪芳姐的小孩子玩,她長的像小男孩,非常淘氣,教我說蘇州方言說陌生人是“陌陌尼”。雪芳姐說發音不對。我教她如何把熟雞蛋立起來玩。到我走時,我們已經很熟悉了。
雪芳姐今天要學自考,所以今天她只能帶我去站里看一下,然后她去上課。蘇州站門臉不大,但內部結構比較大。備件區,維修區分明,連會議室也有專用的。從二樓下來,就有工程師豪爽的和我打招呼:“Jeffers,你好!”真不知道消息怎么傳的這么快?
最后雪芳姐送我雨傘,地圖還有坐公汽的硬幣,嚀囑了幾次送我上了去虎丘的汽車,還說,如果中午前不走,還請我吃蘇州菜……我只好大恩不言謝了。
說實話,我在蘇州這兩天,確實沒分清過東南西北……雖然我認路能力很強。好在沒走錯路,到了虎丘。
據說春秋時吳王闔閭與秦王戰敗后葬在這里,三日后精氣化做白虎守墓。秦王來盜墓與白虎在這里大戰,數回合后,白虎戰敗北走25里后消失。又一說虎丘形狀像只臥虎。
雪芳姐說的不錯,如果不去拙政園和虎丘真的等于白來蘇州。虎丘不愧為吳中第一名勝。虎丘的風景確實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聽過的許多人文典故都是和虎丘有關的。
從后山108級拾級而上,到望蘇臺可以眺望蘇州。路過斷梁殿向前山走幾步,眼界大開,幸好我是從后山上來的,突然有種到了人間仙境的感覺。
白蓮池、點頭石、千人石、二仙亭、試劍石、真娘墓、憨憨泉無一不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我坐在每個景點,等導游帶團來,跟著聽聽每個地方的典故,省錢聽故事,一舉兩得。
最有意思的是生公講壇,說原來有個叫生公的和尚,在這兒講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雖然有一千多人在“千人石”上聽,可沒人能聽懂就散場了。但生公并不灰心,對著千人石,講了三天三夜,口干舌燥,在白蓮池里的一塊石頭突然向他點頭,意思是說講的不錯,這塊石頭就是在池中所看到的“點頭石”。在山上那花也紛紛落下來,故又有“天花亂墜”一詞。
真假難分的“虎丘劍池”也是很有典故的,據說吳王墓真的在虎丘山下,只是和山上的虎丘塔的地基有關,暫時還不能發掘。
但虎丘山上的云巖塔沒有虎丘出名,叫來叫去就叫成了虎丘塔。原本是7層8面的,后因傾斜,建國后又向上加固了兩層,導游說叫東方“比薩斜塔”,我看應該把比薩斜塔叫東方的虎丘塔才對。
在養鶴澗我還第一次看到了水澤與蒼松中飛舞的丹頂鶴,真的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每個風景都有善意的典故和傳說,如果每個景色和傳說都傳神的寫出來,怕是幾萬卷紙也是寫不出的,我看,如果你不親自去一趟,是沒講清楚了。看了我的文章,你還不想去看看,真夠你后悔幾輩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