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萬事萬物的潛能,所謂的空性?
答:萬事萬物本沒有特性,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是中性的。是我們個人的觀點,使得萬事萬物有了特性。因為萬事萬物沒有特性,所以任何一種事物可以引發出無限的可能,這便是萬事萬物的潛能。
什么是書中所說的業力?
答:意識中的銘記,即“業”一詞的真正含義。什么是“銘記”? 答:人在每時每刻產生的思想、感受或是行動都會在你的意識中留下痕跡,這些痕跡會隨著時間的累積以及次數的增多而易發強大,直至某一刻突破潛意識到達你的意識層面,開花結果。如果把銘記類比到心理學知識,在每一次面對外界的某些刺激,人自身會產生反應,不管是思考還是情緒還是行動。人腦會把這些自己的反應存儲起來形成神經回路,下次再出現類似的刺激時,這條神經回路會被激活,指導你該如何去思想、感受或是行動;若按照這條指示去做了,該條神經回路會被增強,從而下次刺激的時候,這條指導你如此去思想、感受或是行動的神經回路力量更大,次數累積到一定程度,發生此種刺激時,我們會產生應激反應,直接便如此思考、感受和行動,甚至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如此表現的原因是什么。這也便是種下好的銘記的意義,因為好的銘記發生的次數足夠多時,我們便會下意識就會有好的表現。
主導銘記在意識中“開花結果”的四個方式是什么?
答:(1)銘記迫使你所經歷的體驗和原本的銘記的基本內容相吻合。(2)銘記的力量在潛意識期間會不停增長;也就是說,在它開花結果并迫使我們經歷好或是壞的體驗之前,它都在不斷的增長。(3)沒有植入觸發體驗的銘印,就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體驗發生。(4)一旦一個銘印被植入意識中,它必定會引發一個體驗:沒有一個銘印會“落空”。
5.為什么說“金錢要維持一種慷慨的態度來創造”
答:書中表述:我們的這個古老智慧體系并非在談論某種態度會影響你對于自身經濟狀況的認識;恰恰相反,我們是在詳細陳述一個決定你周遭現實的過程。我們不是在談論你對于無力支付有何感受;我們是在談論你的這種態度或是感受實際上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支付。因而維持慷慨的態度會讓你有能力支付。內心世界決定了你的外部世界。
寫下第94頁中,7個最重要的因果法則,說說你對它們每一條的理解。
答:1. 為了“看見”自己的事業飛黃騰達,財源廣進,你必須始終保持慷慨大度的意識狀態,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印。
2. 為了置身于一個非常幸福快樂的世界,你必須始終保持一種嚴格遵循倫理道德的生活方式,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印。
3. 為了身體健康、充滿魅力,你必須拒絕生氣發火,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印。
4. 為了成為生活和工作中的領導者,你必須樂于投身具有建設性的,幫助他人的行動中,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印。
5. 為了能夠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你必須進行深度的專注或冥想,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印。
6. 為了不再置身于事與愿違的世界里,你必須學習意識銘印極其潛能的法則,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印。
7. 為了使自己和他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你必須培養慈悲心,以期在潛意識中植入對應的銘記。
(我對這七個重要的因果法則的理解,可以用意識中“開花結果”的四個方式中的第三個方式回答:沒有植入觸發體驗的銘印,就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體驗發生。對于自身的“果”,比如能夠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深度的專注或是冥想本身就是一個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過程,這會加強我們關于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神經回路,從而使得這個“果”更為輕松自如的發生。對于外界的“果”,比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有超出我們控制的部分,那我們能專注的是我們能控制的部分,我們能主動發起對別人施以慈悲心,讓別人心想事成,從而讓我們間接體驗心想事成,觸發了體驗的銘印)什么是“六時書”?記錄六時書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
答:一種追蹤體系——沒有判斷或者內疚——用這個體系來常規的記錄你的行為。
意義和價值:“理智地懺悔,并決定采取不同的行動”。這種懺悔要求你保持冷靜,深謀遠慮地調整你的未來,讓你的未來更有收獲且意義非凡。我們想要得到某種“開花結果”,六時書能夠幫助我們記錄和觀察自己種下銘印的過程,我是否每天有在兢兢業業的種下銘印,我是否有在種下相違背的銘印。將種下意識的銘印概念具象化為每天的操作指南。
9.什么是圓圈法則?為什么圓圈法則重要?
答:圓圈法則:每隔一段時間離開你的工作,到別處去靜靜地思考。它會帶給你創造力和靈感。
10.修持死亡冥想的重要性和意義何在?
答:“死亡冥想”旨在幫助你預先考慮未來幾年人生的走向,并在當下做出一些能在將來回首往事時感到喜悅和滿足的決定。此舉不僅使你設定的最終目標更有樂趣,而且也讓整個旅程——整個職業生涯——樂趣無窮。
11.為什么說“自他互換”是最終極的管理工具?
答:“自他互換”的目的在于將自己的范圍延伸至他人,好比我們所有人就是一個人。如果潛能和銘印確實創造了我們周圍的現實,那么將財富與他人平等共享,將為我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 作者認為財富的真源頭是什么?人們如何可能創造無限大經濟?
答:作者認為財富的真源頭是布施。不再區分自己與他人,才能夠真正地通過慷慨布施,在心中植入銘印,讓自己在未來看到大筆財富不斷涌入,將“自我”的范圍擴展至他人,繼而關心他人,你將體會到其中的無窮樂趣和從未體驗過的無盡喜悅。
13.本書你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要問學霸貓的問題是什么?
答:
- P97中一段話“‘他人欺騙你僅僅是因為你先欺騙他人’這種解釋是不正確的;你被他人欺騙,必須通過“銘印”留存意識中,然后開花結果”這一過程來予以解釋——你看到某人在向你撒謊,是因為你先前在意識中植入的銘印開花結果,迫使你看到那個對你撒謊的人。沒有一個人會獨立于你的銘印成熟過程而“自發”的開始對你說謊”,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對于撒謊這件事情,除非潛意識完完全全懂得了撒謊這個事件,并且上升到意識層面,才能夠“看到”別人對你撒謊這件事情。如果內心連撒謊的概念都沒有,又如何能知道別人在對你撒謊,自然在你的世界里也就沒有這個別人對你撒謊的事件。那么從我的這個理解,我得到了我的一個結論:不想發生一件什么事情,那么就讓這個事件從來沒有走進你的內心。然而這個結論讓我有點沒安全感,因為不知曉這件事情,并不代表這件事情不會發生,就好像一個人從來不知道有老虎這樣一種動物,他見到了老虎自然也不會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然而這并不代表他不會被老虎所傷。不知道謊言的存在,看不到謊言,不代表我們就不會被謊言所傷(這是我的困惑)。
- P176中一段話“僅僅只是一直觀察呼吸對你而言沒什么好處,因為這只會讓你安靜一會兒,而當在工作中遇到第一個大麻煩時你就崩潰了(冥想)”,這似乎與我之前看到的一些關于冥想的文章不同,很多都說的是觀呼吸,如果意識游離了,便把意識拉回來,重新專注在觀呼吸上(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