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種故事模式之7——飛來橫禍
——無辜的不幸者被意外的災厄或深思熟慮且蓄謀已久的主使所傷。
要素:
·不幸者An Unfortunate
·主使者或災厄A Master or a Misfortune
上一期所講的故事類型——災難,通常說的是亡族滅種的群體型慘劇,而作為身處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和一個相對安定的國家中的我們,可能本期所講的“飛來橫禍”型故事更能讓人感同身受一些。
我們講一個飛來橫禍型的故事,一般是這樣開頭的:“老誰家那小誰,本來@@@@@@,挺好的,要是這么一直######下去,將來沒準¥¥¥¥¥¥。哪成想!那天突然就******了!”
首先,這個故事的主角,也就是不幸者,通常是一個個體,最多最多是一個小的族群,再多就算“災難”了。其次,這個災禍對于主角來說,是本不該發生的,對于不幸的人來講是無法預料的。同時,發生不幸的原因通常是大的社會環境和某些龐大的組織決策所產生的附加產物,即我們常說的“歷史的滾滾車輪”,不幸的人不應為所受不幸承擔責任,他門也根本沒有能力與不幸的制造者抗爭,擺脫這些不幸,甚至根本找不到一個應當為不幸負責的實體從而與之對抗。
《悲慘世界》錯的是世界本來不關我的事莫名其妙受了苦還沒地放說理去這么慘的故事,為什么我們作為觀眾還賤兮兮地愿意看呢?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觀看他人的不幸,在已知安全的環境下習得一些生存技能,從而避免相同的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像看恐怖片,我們可以總結出這么多避免作死的辦法(戳閱讀原文,看恐怖片生存指南)
另一方面,大的歷史環境下,個人的悲慘遭遇往往比教科書中的冰冷數字更能喚起人的同理心,從而使我們更加感同身受地懷著一顆批判的新去審視那一個時代,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
在《活著》里面能活著已屬不易最后,通過觀看“別人”的不幸,和個體面對不幸所作出的徒勞無力的掙扎,反過來與舒服地坐在電影院或者電腦前的我們自己形成了對比,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生活。
簡單來講,就是幸災樂禍。
于是乎,所有人看完這個類型的故事,都會發出“臥槽,以后碰見&&&可千萬不能###”和“還好我沒生在*****”以及“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這樣的感慨。
本期推薦影片
以上就是本期的假裝看過,搜索tiaozhou1905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跳軸電影,回復“飛來橫禍”獲取本期推薦資源。參照下方列表,回復“36招”獲取每期攻略~(雖然這才是第六期)36種故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