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問對人了。能考140+,那就是飛一般的感覺。
拜托,就這筆試成績,面試只要不垮掉,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好不好?
你要問我為啥知道,那就是本人有幸體驗到大女主開金手指的感覺,我知道自己筆試考了151.7分的時候,恨不得把成績貼臉上讓全世界知道。
好了,好了,有點吹過了。
其實,這個分數也來之不易,在備考的路上我同樣栽了不少跟頭,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
當時考完試之后,自己估分是在140左右,沒想到成績比預計高,我自己是覺得踩了狗屎運的。
面試我準備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沒啥問題基本上屬于穩過,成績出來后不出所料,我成功考上自己理想的崗位。
我是21年成功上岸的,20年畢業之后找了幾個月的工作,但都不怎么喜歡,于是才開始想著考公。
我是有點后悔沒在剛畢業那年就開始考公的,不然也不用白折騰一年了。有考公想法的同學一定要提前準備。
回想起來整個備考過程,我有很多想要分享的內容。都是干貨,大家不嫌棄,精心慢慢讀,國考筆試150+也并不遙遠。
文章目錄
l 行測和申論的備考流程
l 具體的備考資料
l 申論和行測150+的秘密
一、行測和申論的最優備考流程
申論和行測這兩科,我是同步準備的,所以一上手簡略的復習階段大差不差,這里就一并說了。不過還是想多說一句,申論有一些難點不好理解,吃透知識點,多動筆很關鍵;而行測上就得靠大量的刷題了。
1、摸底階段
正式備考前,我做了一套卷子,不出意外,很多東西都不會,做了大概3個小時吧,遍地的紅叉叉。
申論作文我寫了大概有400多字,后面實在是沒啥寫的了,于是就放棄了。行測上有很多計算題都忘了,不知道怎么下筆,空了很多沒寫。我做這個嘗試,是為了搞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后期努力更有方向一些。
2、打基礎階段
從小到大,老師都在說一句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深深刻在我的腦子里,因此每次備考的時候,我都在基礎上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剛開始打基礎,我主要是用教材結合網課學習,時不時在教材上圈圈畫畫。我的行測學習的順序是先言語表達、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模塊,最后才是數量關系和常識。前面是我的長處,學習進度快,后面的硬骨頭留著我慢慢啃。申論上我先看的作文,畢竟作文的分值挺大的,記好筆記,盡可能的牢牢抓住該有的分數。
3、刷題階段
刷題前期,我做的專題訓練,每個版塊先練習入門,其次再練習進階,做題程度由簡到繁,層層遞增。不會的題型我會繼續翻筆記看解題技巧,我還用了另一個筆記本專門記一些典型的例題,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更容易翻找。后期我才開始做歷年真題,實施模擬考,細化做題時間。
4、總結反思階段
基本上到達這個階段,就快要考試了。我對每個模塊的正確率、做題順序,做題思路、果斷取舍等情況有自己的一個安排。在真正考試的時候,我把應得的分數全部拿到了。
二、具體的備考資料
2 基礎教材:華圖模塊寶典+粉筆申論的規矩
對于新手小白來說,基礎認知很重要,可以先看教材,我用的就是華圖模塊寶典以及粉筆申論。
華圖模塊寶典上面大多是典型的例題,我認為行測比較好一些,前面是小部分基礎知識,直接突出公式和必考定義,后面大量例題教會基礎解題思路,讓我有一個初步認知。
粉筆的申論答案重點很清晰,每種題型的重點都體現了出來,我個人覺得作為前期的入門教材是不錯的。
2 國考第一課:潘銘國考課
把教材看完之后,我大概聽了35天潘銘國考課,老師課上把知識點講的很詳細,掌握住做題技巧之后再加上練題,我的行測從60分左右提到了75+。掌握住了公職思維之后,寫申論題也能get到關鍵點了。想要拿到國考高分的同學,一定要看它,聽我的,準沒錯。
聽課的時候,我習慣性的一邊聽一邊記筆記,把公式和重點都記清楚,方便課下總結。每次做例題,我會拿出筆和老師一起算,自己找出來正確答案非常有成就感。
就拿數量關系來說,題目里一旦涉及最多、至少這類詞,我就經常犯迷糊。而老師講到的極值法特別管用,再去做題我會先列公式,再設定極值,不用計算,就能找到正確選項,幫助我節省不少的做題時間。
另外,我之前寫申論大作文,基本上就是套用的萬能框架,這樣的作文生硬且沒有靈魂,有點紙上談兵的感覺。老師把作文該怎么立意和陳述論點講的都很清楚,聽完之后我會自己寫一寫,慢慢也就建立起來了公職思維,題目里的得分點我基本上都能寫到。
聽完課再去練真題,用老師講到的方法技巧就容易多了,這也是我國考筆試能上150+的關鍵。
2 專項練習題庫:粉筆申論100題+行測5000題
粉筆家的申論100題和行測5000題大部分是歷年國考和省考的真題,我覺得它按照模塊題型整理出來這一點做的挺好,適合做一個前期的專題練習。
行測一共是5個模塊,每個模塊是兩本書,一本題目,一本答案。答案解析特別全,我覺得不像某些機構的解析只有二三行,讓人摸不到頭腦。它的每道題都會注明平均正確率,讓我了解自己知識點掌握的情況。
申論100題分4塊,問題類、影響類、對策類、其他題型,我覺得題型挺多的,每道題練完之后我都會把答案給過一遍,看看自己寫的有沒有對應采分點。
2 真題模考大全:中公歷年真題試卷
這套試卷包含了兩科近幾年的國考真題,答案解析很全面,我覺得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考試前,我練了七八套真題卷,這樣能讓我適應考試的時間安排和狀態,不至于之后上考場覺得陌生,出現緊張情緒。
2 多方面輔助材料:人民日報+半月談+粉筆APP
這3個軟件我都在手機上下載下來了,人民日報和半月談上時政和素材不少,我平時會積累一下優美的句子和好的文章結構,鍛煉自己的考公思維。粉筆APP就是一個刷題軟件了,閑余時間我會在上面打卡,多見一些題型。
三、申論和行測150+的秘密
不論是申論還是行測,我考高分的秘訣就是掌握做題的技巧,只要遇到相似的題型,這種解題思路都可以套用,以不變應萬變。
(一)申論
1、申論小題
申論多做幾套卷子還是很容易發現技巧的,它能幫助我快速了解大體的答題方向是什么。
300字以下的題目我會高度概括一下,把主要觀點前置,歸納清楚具體內容。300字以上的答題思路和大作文寫法類似,我會在第一段寫背景、造成的影響、做法是什么;第二段結合材料,材料寫什么,第二段就寫什么;第三段我主要寫對策和效果。
2、大作文
之前我也習慣模仿別人的框架寫作,但是有些作文并不適用,考試的內容又很靈活,稍有不注意,大作文很容易寫偏。所以想要大作文高分的還得像我一樣,把潘銘講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住才是王道。
每次看到大作文,我都會先看一下題目問的是什么,然后從前面沒有用到的材料入手(一般情況下是最后一則材料),把材料中講的是什么,對應的關鍵詞寫出來,再結合已經用的材料,把寫出來的關鍵詞該結合的結合,該分類的分類。
作文的開頭我會寫100字左右,突出中心論點,下面分段寫分論點和例證,文章大體框架是總分總形式,寫作上我常用的是概括式寫法,概括主要問題+分析原因+觀點,這也是最基本的寫作手法了。
(二)行測
行測主要分為5個模塊:言語理解和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
言語理解和表達題,閱讀量很大,通篇讀下來很浪費時間,我一般會精簡文段,把文段瘦身,圈住關鍵詞。例如題目最后出現“這段文字意在強調什么”,直接看這句話的前一句,基本上就是整篇題目的意圖,答案清晰明了。
數量關系需要時間進行計算,對于牛吃草問題,常規的做法就是列方程,我喜歡直接用表格法,不用解方程那么復雜,簡簡單單在草稿紙上畫一下,口算都能計算出答案。
判斷推理題我就是用最簡單的排除法和代入法,排除法很好理解,就是排除錯誤的選項,代入法我用的比較多,直接把選項中的答案代入到題目中,看成不成立。
資料分析大致有三種:增長量的計算、基數計算以及兩期比重差計算,對于計算,我記下了簡便的萬能公式,不論遇上什么題,只要把相應數字套到公式里面,計算的任務就減輕不少。
常識判斷的答題技巧也有很多,我是先看四個選項。第一種方法,題目如果讓選擇正確和不正確的選項,我只要找出一個選項和其他三個選項不同就可以了。第二種方法,選項中有兩個是自相矛盾的說法,這兩個其中一個一定是正確的。第三種方法,選項中出現絕對的詞語,例如“必須,只有,禁止,所有”,很大幾率都是錯的,“可能、一般、大概”這些不確定的詞,這些選項就在我的初步范圍內。
到這里,我基本上啰嗦完了。
我就是靠著這樣一步步的準備,拿到150+的分數的。最后預祝大家考公順利上岸,考上理想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