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子璿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資深的幼師。時代在變,家庭地位也在變,每位寶寶從一出生就成了家里的“小祖宗”,經常可以看到四個老人兩位家長圍著一個“小皇帝”轉的場景。
孩子慢慢長大到了入學年齡,好多家長都犯愁:如果孩子去學,老師批評了怎么辦?如果孩子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了,吃虧了怎么辦?在我看來,萬事萬物都有跡可尋,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尤為重要。
一、學會放手,和學校構建溝通橋梁
1.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就一定要放手,讓孩子出去鍛煉,剛入學的孩子哭幾天正常的很,越是心疼,孩子越放不下。不如反其道而行,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獨立是最關鍵也是重要的一步。
2.學校里的老師不僅有專業的知識也有足夠的耐心,不會偏袒任何人讓孩子白白受欺負。只要學校和家長及時溝通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3.所以,能和學校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一定不要選擇沉默,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理解至上
1.有的寶寶去上學,偶爾會被小朋友抓傷臉,或者是跌倒受傷這個并非是老師不盡職盡責,畢竟平時在家也是兩個大人看一個寶寶,甚至四個大家長看一個孩子。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孩子就會毫發無損。這時候如果能給予幼教老師一點理解,會讓我們的工作進展的更順利。
2.老師一個人在學校,最少照看25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拉了,我們蹲下給孩子清理干凈;孩子餓了,我們會耐心的給孩子喂飯。孩子生病了,我們還得給寶寶喂藥。重要的是還得給寶寶傳授知識。
三.家長們應該配合學校的變動
幼師它只是一種職業。它不是一個人的名字,一個人的性別,一輩子不會改變。
偶爾幼兒園會有適當的工作調整,請家長們理解,多多配合院方,幫助孩子盡快的接受新的老師。因為不管你認可的老師,還是新來的老師,每一位幼師都是把孩子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疼愛的。
四.讓孩子知行合一,在家和在學校同樣養成好習慣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在家和在學校,簡直判若兩人:在家不聽話,稍有不順心,就撒潑打滾,在學校按部就班,聽老師的話。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溺子如害子,孩子在學校,老師也愛,但是老師會賞罰分明。只要稍微懂事的孩子,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老師的獎勵!
五.尊重老師
好多孩子在家不聽話,家長們會說“老師放句屁,你慌死了,我是你親媽,說一百句你都不聽!”你感覺這樣說老師合適嗎!你讓尊重老師的孩子情何以堪?
你們口口聲聲說,老師是孩子的第二個父母,我們從孩子入園那一刻,就把所有的精力傾注在孩子身上。我們只想讓孩子學得更好,德智體美勞無論哪一方面,所以,要讓寶寶學好,找從自身做起。
六. 正確認識老師和媽媽不同
1.如果孩子不吃飯
在家:媽媽會哄著,時不時喂一口,怕孩子餓著,其實這樣你是在害你的孩子,現在醫學上已經證明,孩子吃跑食,對孩子的胃有很大的傷害。
在學校:如果孩子不吃飯,老師會用各種辦法,讓孩子吃飯!如果真的不吃,那是孩子不餓,餓了自然就吃了,老師不會強迫他。同時,老師也會給孩子留足飯菜,保溫好。孩子餓的時候,自然會拿出來給他吃。
2.孩子跌倒時
在家:媽媽會氣急敗壞趕緊給孩子從地上拉起來,又是親,又是哄!還不停的打地板,來逗樂孩子!
在學校:老師會鼓勵孩子自己起來,給他分析跌倒的原因。讓他慢慢的明白,我下次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七.冬天,孩子們到底該不該上學
每到冬天,是每位老師最發愁的季節: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拾掇完到學校,迎接的不是每一位早起的的小天使,而是一個個請假的電話:
“老師,今天太冷了,我家寶寶不去學了”“老師,昨天晚上出去玩的太晚了,寶寶現在喊不醒,今天就不上學了”等等。只要稍微一變天,孩子們大多數都不來,課程也會落下許多。
大多家長怕孩子凍著,心疼的把孩子們全部捂在空調屋里,屋門,窗戶不打開,導致不能空氣對流。讓寶寶呼吸不新鮮的空氣,更容易生病。
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早睡早起,自己知道每天應該做什么。冬天讓孩子們上幼兒園,是一種鍛煉。因為,在學校,老師會統一的規定孩子們的時間,該學習學習,該活動活動,有秩序的度過每一天。
八.總結
孩子在家是你們的寶貝,在學校是我們的寶貝。我們再苦再累都無怨言,就是為的能讓寶貝們健康成長。
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我會銘記和每一位寶寶在一起的時光。是你們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的歡樂從何而來。我愿一直努力,和你們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