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中國畫名家作品亮相 深圳美術館40周年特展
由深圳美術館主辦的“登高望遠——百位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將于今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出饒宗頤、魯慕迅、陳金章、于志學、孫日曉、王子武、李寶林、聶干因、王玉玨、范曾、樂建文等105位名家畫作,展覽將展至12月27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百歲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聽說深圳美術館要舉辦40周年特展,欣然提筆撰寫展覽主題“登高望遠”。此次展覽收到了105位藝術家近期精心創(chuàng)作的畫作,其中許多是專門為此次特展而作。展覽匯聚了當代中國畫壇頗有影響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優(yōu)秀作品,眾多當代中國畫一線名家的作品匯聚一堂,可謂深圳前所未有的藝壇盛事。策劃人感慨:“這都是源于美術館40年來的歷屆館領導以及工作人員和藝術家們建立的深厚情誼,源于藝術家們對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的特殊情感。”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回顧與前瞻:新時期美術館事業(yè)的現(xiàn)狀與未來”研討會。
王玉玨
王玉玨,女,1937年12生, 河北玉田人。擅長中國畫。 1964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72年任廣東省文藝創(chuàng)作室美術組創(chuàng)作員,1977年后歷任廣東畫院專業(yè)畫家、副院長、代理院長、院長,一級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中國畫藝委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中文名 王玉玨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北玉田 出生日期 1937年
職業(yè) 畫家 畢業(yè)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人物簡介 ?聽語音
女畫家王玉玨現(xiàn)任廣東畫院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1955年至1964年的九年時間。王玉玨攻讀于中南美專附中及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勤奮與深思,使她獲得堅實的繪畫基本功并已顯示了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學生時代所作的《山村醫(yī)生》(1963)及《農(nóng)場新兵》(1964)即引起全國矚目和多方贊譽。尤其是《山村醫(yī)生》在日本、美國、印度等地展出,特別受到國外觀眾的重視。他們看到了傳統(tǒng)的中國人物畫獲得了全新的面貌。
學習過程中,王玉玨不僅借鑒了海派、嶺南派以及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的經(jīng)驗,尤其對敦煌、永樂宮以及唐宋人物畫的偉大傳統(tǒng)進行了深入的探究。明清以來,青年畫家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汲取了西洋及東洋藝術的某些因素,使這一繪畫樣式日漸繁榮且顯出新的面貌。而王玉玨實為先行者之一。
繪畫風格 ?聽語音
作為藝術家,王玉玨從未置身于歷史的潮流之外。她熱愛祖國鄉(xiāng)野間的花草樹木,熟知普通人民的歡樂和艱辛。雖然她從未由于趕潮流畫過場面熱鬧的所謂宏篇鉅制,從未表述過經(jīng)世濟國的“豪言壯語”,但她的作品卻能使人明顯地感受到民族的特色、歷史的演變和時代的氣息。
七十年代以前,她的作品常于平凡質(zhì)樸的形象中蘊含有道德的意義,(《山村醫(yī)生》中的敬業(yè)精神,《農(nóng)場新兵》中的獻身建設)。運用的線條富于轉折頓挫的粗細變化,(所謂“莼菜條”的筆意)。色彩傾向于淺淡。八十年代開始,王玉玨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她更看重“美”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愉悅和陶冶,使“愛”與“美”相融合,產(chǎn)生更為普遍的道德方面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她喜歡的題材是少女與鮮花,豐盈的果實和健碩的嬰兒。她畫中的人物有時如迎著撲面而來的春風一樣,迎接著新的生活,(《賣花姑娘》)。與此同時,畫家對于藝術的形式美和藝術技巧,進行了更為精深的探討,從而把工筆重彩的人物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王玉玨雖然具備本文素描的寫實基礎,但她并不采用明暗陰影的皴擦以造成“逼真”的立體感。她完全借助于線、色的變化和微妙的渲染,以取得人物的傳神和適度的空間效果。因而保持了東方藝術的“假定性”和裝飾性。以及典雅、純凈的神韻。 在用線方面,她有很深的功力;不僅達到了古人所謂“筆跡周密”“緊勁聯(lián)綿”“神完氣足”的境地,而且依據(jù)不同的意境情趣,創(chuàng)造出多姿多彩的線條風格。或婉轉飛舞(《淡淡的小花》)或堅直輕靈(《綠色的蘋果》)或墨線、色線、色勒與沒骨穿插并用(《賣花姑娘》)。
王玉玨的工筆重彩充分發(fā)揮了色彩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她借鑒了西文繪畫中優(yōu)良的色彩技巧,依據(jù)情感和境界的需要,使每幅畫具有不同的“主調(diào)”。《美花》和《苗族姑娘》都是以綠色為主調(diào),但前者偏暖,后者偏冷,因而產(chǎn)生了活躍與幽靜的不同意趣。《賣花姑娘》中的淡紫的主調(diào)中置以響亮黃色的小塊和天藍,構成一片活潑而又溫暖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出畫家精深的藝術技巧。
王玉玨的畫風,秀雅而不輕浮,嚴謹而不板滯,清新優(yōu)美中含有一種純樸親切的情致。不但表現(xiàn)了她的造詣和修養(yǎng),也顯示了她的藝術的獨特的性格。除去了筆人物花卉之外,王玉玨也擅作大寫的遺風,卻充滿現(xiàn)代藝術的新鮮意境,表現(xiàn)出她特有的開朗、樂觀純厚的感情。她的作品不少均為國內(nèi)美術館收藏,并多次到國外展出獲得贊譽。
作品獲獎 ?聽語音
作品《演出之前》、《山村醫(yī)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學雷鋒小組》入選全國美展,《烈焰燎原》入選慶祝建軍50周年全國美展,《祖國》入選中國畫研究院首屆中國畫展并被收藏,《果果》入選全國美展,《賣花姑娘》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冉冉》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出版有作品專輯和新作系列畫冊。
所作《賣花姑娘》(1984)和《冉冉》(1987),在第六第七屆全國美展中連續(xù)獲得銀獎;《淡淡的小花》(1985)在“阿爾及爾——世界文化薈萃”活動中獲造型藝術集體特別獎(金牌獎)。 [1]
范曾
范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1]現(xiàn)為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南通大學惟一終身教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榮譽文學博士。[2]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種詩、書畫、哲學之著述,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19種。[3]
范曾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fā)展厥功至鉅,開創(chuàng)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1984年,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2008年,南通大學范曾藝術館揭牌;2011年,榮獲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有二十四字自評: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4]
中文名范曾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南通
出生日期1938年7月5日
職業(yè)畫家、學者
畢業(yè)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信仰民盟
主要成就
“胡潤藝術榜”最貴國寶藝術家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法蘭西公民之星金質(zhì)勛章
日中藝術交流特別貢獻金獎
日中文化交流功勞紀念杯
意大利米蘭市榮譽市民
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
代表作品
《莊子顯靈記》、《范曾自述》、《老子出關》、《鐘馗神威》
現(xiàn)居住地北京碧水莊園
新浪博客范曾的博客
恩師弟子 ?聽語音
繪畫恩師:蔣兆和、李苦禪、李可染、郭味蕖、李斛、劉凌滄、常任俠、尚愛松、黃均、宗其香、沈叔羊
歷史恩師:鄭天挺、雷海宗、王玉哲、楊志玖、楊翼驤、謝國楨、吳廷璆、來新夏
開山弟子:崔自默
入室弟子:周建忠、段文才、萬俊人、趙均、朱彥民、郭長虹、劉波、邵盈午、薛曉源、尹滄海、孟祥順、何奇耶徒、楊旭、肖勇、王玉忠、孫景陽、鄒玉利、范權、[26]
私淑弟子:鐘文芳(一行居士)
關門弟子:朱軍、廖昌永
主要作品 ?聽語音
曾出版有畫集、書法集、詩集、散文集、藝術論、演講集等一百六十余種。
樂建文
(1938.3—)湖北黃陂人。擅長中國畫。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61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并留任教、曾任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教研室主任。湖北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文名樂建文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 湖北黃陂 出生日期1938.3
職業(yè) 教授 畢業(yè)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89年赴德國訪問講學,在波恩和慕尼黑舉辦個人書畫展。1991年再度赴荷蘭、德國訪問,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埃因霍溫和慕尼黑舉辦書畫展。1994年赴加拿大安大略藝術學院講學和舉辦畫展,被授予名譽教授。1997年訪問意大利、考察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另在長沙、深圳、臺北舉辦畫展。作品《新顧客》、《趕造》、《版景內(nèi)風情》曾參加全國美展,被天津藝術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山村秋色》、《梅竹》、《古堡》等,分別被青島、深圳博物館和德國迪堡市、朗思市政府收藏。1984年與人合作150米巨幅長卷《萬里長江圖》,曾在中國美術館、武漢展覽館和深圳美術館展出。出版有《樂建文畫選》、《樂建文作品集》、《樂建文建軍畫集》。并在國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作品數(shù)十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