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中觀看到了董仲蠡老師在我是演說家節目中的一場演講,如今的我是一名大二學生,并且想成為一名像小董老師一樣優秀的教師 ,我想,看過這篇演講后,我應該仔細想想作為教師就真的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嗎?真正的教育的核心意義又是什么呢?
仔細想想,如今的學校教育呈現的是一種怎樣的趨勢,學校重視升學率,一直以來各種提分技巧,考試押題成為了老師們所深入研究的,學生學習直接目的是應對考試,寒窗苦讀十幾載只為考上大學,與提分無關的知識似乎在學生心中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這時,一但老師向他們講這個知識點的緣由,背后的故事以及提升他們審美,學習能力的東西的時候,學生們會去質疑,你教我們這些不能提高分數的東西有什么用!
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吧
在繁重的課業,升學考試的巨大壓力下,無可奈何,我們的內心已經不允許我們去主動接受與提高分數關系不大的知識上了,盡管我們知道,那很重要,就仿佛我們的世界中只有考試,只能有分數才可以改變我們,拯救我們,給我們提供機會走的更遠,才能更與這個社會契合!殊不知,我們學了十幾年,到最后終究有大部分人是迷茫的,即便我們考入了大學,讀完了研究生,自己依然得不出一個合理的并且適合自己的人生定位,那時候的我們無從選擇,更無法逃避現實生活的觸角。
我無法理得清這其中的過與錯,是與非,畢竟這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所決定的,只是我想,教育者應當付起那一份責任,侃侃日月天經,款款師者仁心,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既要有有卓越的專業素養,認真的工作態度,豐富的教學成果,主動的擔當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更要有作為教育者應有的靈活的教學方法,我們做的不僅是教師,更應當是教育!“教書育人” 這四個大字,不是荒誕的客套話,教師既是傳授給學生知識的人,學生如有所問 應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師又是引領學生禮貌和教養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提高修為,提高對生命的感受力,并且更好的認識自己而成為更好的人。
與董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的段子類似,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唯美的話,我們讀書,我們接受教育,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優雅,談吐不凡的人。當開心的時候,可以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向一個人表達愛意時,可以眼前泛著微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思念家鄉時可以隨口吟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所以說,教育神探下需要的,永遠不是夸夸其談,不是利欲熏心,不是懶惰庸碌,是尊師重道,是不為考試,不為名利,不為成敗的真正的,可以成為人類的,永恒的教育啊!
教育者應當知道,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在時間的流里,教師教給學生的教科書上的知識,只是滄海一粟。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維納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