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傍晚,出門散步時感覺涼風四起,白天的酷熱一掃而過,我腦袋一抽抽,點開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文字狀態:
今天開心,發個福利。凡在本條留言下方點贊前十名送我100元紅包。數量有限,欲要從速。
不出五分鐘,亮起一堆紅點,點開一看,踴躍點贊的已經有二十多位了。要知道,我朋友圈人數本身不多,平時發個狀態就算等夠24小時,點贊也就三兩個,跟這回的洶涌點贊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說明,遇到氣溫變化乍暖還寒時節,不要隨便做有關錢的決定,更不要廣而告之發朋友圈,要不然聚財不容易散財如流水,韓寒見了會嘆氣,韓紅看了會打人。
且慢,仔細如你,一定會發現有哪里不對,天上掉餡餅,怎么會有這種好事。沒錯,平時對我比較知根知底的朋友,知道我是只渾身上下沒有一根毛的鐵公雞,怎么轉眼之間變得如此慷慨。不是人格分裂,就是有陰謀。他們沒有盲目點贊,而是謹慎留言提醒:有錯字,可能是坑。
這說明,在突如其來的金錢面前,少有人能抵御住誘惑。而幫助他們抵擋誘惑的,很大程度上不是正義和良知,而是常識。常識告訴他們,朋友圈的人設一定是條平滑變化的連續曲線,如果波峰或波谷太劇烈,事出蹊蹺必有妖。處于對人設形象的懷疑,他們才會仔細讀一下全文,發現「送我」和「我送」兩個字顛倒后,竟然表達了完全相反的意思。然后慶幸自己沒有中招。
02
有位點贊的朋友想必擔心我說話不算數,在狀態下留言,大意是如果我反悔,會拉黑我。接下來陸續還有點贊的,也有發現玄機留言揭穿的,當然前者的人數總體遠遠大于后者。
一個小時后,我自己在狀態下留言:
論當代閱讀理解障礙癥。點贊的盆友,你會愿賭服輸嗎?靜等給我發紅包。靴靴。
微信的消息機制保證了,凡是點贊和留言的都能看得到這句話。
果然,朋友圈提示有新消息的小紅點再未亮起,一片安靜。
這說明,大家是何等機智,遇到送錢一擁而上,要是真從自己兜里掏錢出去,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就像有些企業家講情懷講夢想,底下群眾聽得熱淚盈眶掌聲雷動,可等你拿出手機讓他們買,他們鬼著呢,轉身就走。
想象得出,這些中了招的朋友吃了啞巴虧后,會如何腹誹我,覺得我就會玩文字游戲戲弄他們,就會秀智商和優越感,居心不要太險惡,吃相不要太難看,趕緊拉黑算了。
03
不是這樣的,這完全不是戲弄別人的游戲,而是一個讓你心服口服的善意提醒:
網絡時代,我們人人如同驚弓之鳥,網絡叢林里同時響起上千種動靜,引發我們上千種反應,時間極度有限,我們為每個動靜花費的時間只能以毫秒計,注意力極度渙散之下,閱而不讀讀而不思已成為常態。
于是出現了一種病:現代閱讀理解障礙癥。只要你打開手機,各種文字圖片視頻,鋪天蓋地無窮無盡,根本看不過來,你只好拼命壓縮時間,匆匆一瞥,草草瀏覽,讓它們僅僅成為晶狀體和視網膜上毫無意義的光線變化。
在手機上讀大幾千字的長文,對很多人來說已是不可能之事。認真讀完微博上的140字并正確理解,對許多人來說也是奢望。
那字數再進一步縮減呢?二十多個點贊或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04
當然,你也可以反駁說,閱讀場景不同,不可以這么草率下結論。
手機閱讀本身就是用碎片化內容來填充碎片化時間,就是用來隨便看看打發無聊的,干嘛那么較真呢?況且瀏覽朋友圈,僅僅是空閑時隨便刷一刷,看看好友們的近況,隨便點個贊而已。
如果是面對決定證書的考試教材,或者幾百萬的合同文本,或者影響前途的重要文件,誰敢不一字一句認真閱讀反復理解呢?你做這樣的類比根本就不成立好嘛?差評!
嗯,反駁得很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你能如此睿智清醒地切換閱讀場景,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那是最好不過了。這一定是梁靜茹給你的勇氣。所以,我只是個善意的提醒,而非定論。
由此,倒是可以做出一個推論:你煞費苦心挑來選去,調亮度加液化又濾鏡又磨皮,發到朋友圈的自拍美食出游照;你字斟句酌刪來改去,加話題添表情調語序@其他人,發到朋友圈的深刻思考個人感悟——別人看了,甚至看都不看,僅僅是隨便點個贊。
發圈十分鐘,點贊一毫秒。
明珠暗投有沒有?滄海遺珠有沒有?完全自嗨有沒有?心生悲涼有沒有?
這說明,凡是在你朋友圈里肯打字留言的,都是真愛啊。字越多,越愛,你一定要珍惜這樣的朋友啊!
圖片作者:TeroVesalainen
圖片授權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