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說:一個人的意義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東西。
當你擁有了高追求的目標,你便能踏實而篤定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終一定能成為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
有句話說,你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你可以活出人生的廣度和寬度。但我想,比起廣度和寬度,一個人更應該活出生命的深度,越早領悟越能滿足。
那么如何活出生命的深度,去追求更好的人生呢?
這需要我們擁有匠人精神,磨礪心性,對人,對事,都有不放棄的精神,把生命過得熠熠生輝,正如這本《匠人精神》所要教會我們的。
本書作者秋山立輝,厲害到就連知名企業(yè)家稻盛和夫都對他推崇備至,他的獨特工匠培養(yǎng)制度讓他享譽世界!他還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創(chuàng)始人,秋山木工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廠家,而這家家具廠只有34個人,規(guī)模只算是個木工小作坊,卻年收入超11億日元!是日本皇家指定家具特供廠家;上到日本宮內廳、迎賓館、知名大飯店,下到尋常百姓家,都有秋山木工純手工打造的精制良品,可以放心使用200年!
這本書就是講述秋山木工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則。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功到自然成。
正如書中所言: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初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本書,看看“秋山木工”的育人法則。
如果有絲毫懈怠,都是對愛的辜負
秋山木工不僅僅是一個企業(yè),更是一所人才培養(yǎng)學校,把學徒培養(yǎng)成一流的家具工匠。
年輕學徒要在八年的時間里,做好成為一個名工匠的心理建設,培養(yǎng)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基本訓練,工作規(guī)劃,知識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秋山利輝認為,成為匠人的根本,在于一個孝字。
孝悌為人之本,首先要學會取悅父母,每天像作戰(zhàn)一樣,拼命努力,做出能讓父母高興,感動的事情。
因為一個不能取悅父母的人,是不能讓同仁和客戶高興的。
正如《孝經(jīng)》所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品行的教化都是由孝派生出來的。
而秋山學校的核心就是孝道,以孝為本。
去了秋山學校的學徒,一年只有在盂蘭盆節(jié)和正月的假期里才能回家,看到家人,其余的所有時間就算父母來到學校也不被允許見面。
在這樣的忙碌學習工作中,用素描簿寫報告成了工匠培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
所有的學徒每天必須在一本素描簿上寫報告,在一天結束的時候,總結當天的學習內容和需要反省的地方,可以畫插畫,貼照片,師兄們要在筆記本上寫建議。
經(jīng)過十五天左右,一本素描簿就會寫完,學校會將寫完的素描簿寄給每個人的父母,報告孩子們每天的工作學習狀況和成長情況。
秋山立輝會請讀過報告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寫上飽含熱情鼓勵的話語,再寄還給孩子。為了給孩子打氣,家人們也會努力地去寫自己的鼓勵。
當所有人的素描簿都寄回來后,秋山立輝會召集大家開一個報告朗讀會,讓學徒們念出家人寫的鼓勵話語,父母們也會參加。 朗讀素描簿的學徒往往會聲音發(fā)抖,眼淚奪眶而出。父母也會一邊聽一邊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當一個人被周圍的人如此期待時,自然不能輕言放棄,一旦放棄就意味著背叛了父母和所有人的期待,學徒們會更努力,更認真地去對待學習和工作,去變成父母所期待的樣子,想要變成父母的驕傲。
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可以克服一切的艱難險阻,盡管前行的路并不好走滿是荊棘,盡管這一路跌跌撞撞,但因心中的那份愛和堅守,也會讓我們拼命走到最后,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因為懈怠,都是對愛的辜負。
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經(jīng)過秋山利輝八年時間的培養(yǎng),唯有在技術和心性方面都磨煉成熟的人,才能被認定為工匠。
秋山利輝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所以在每天的學習中,不僅會磨礪學生們的技術,更注重錘煉他們的人品。
如果人品達不到一流,無論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術,秋山木工也不會承認他是真正的匠人。
秋山木工的標準是,技術是40%,品行是60%。
秋山立輝想要培養(yǎng)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會好好做事”的工匠,是一心想要客戶滿意,當發(fā)生意外事件時,能夠從容,自信解決問題,同時具備與客戶順暢交流的溝通能力的工匠。
要培養(yǎng)這樣“會好好做事”的匠人,學徒制是最好的方式。
和師傅師兄們整天呆在一起,可以隨時觀察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當師傅親自示范時,看到弟子們都同樣得到教益,也會感到滿足。這種教育模式,能把從技術到品行所有的一切都傳授給弟子。
想要擁有一流的心性,有這樣幾個規(guī)則必須遵守:
1、 被學校錄取的學徒,無論男女,一律要留光頭,同時也不允許談戀愛。
這是為了讓學徒們下定決心,要在往后五年的時間內,將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學習中,心無旁騖孤注一擲去成為一流匠人。
2 、禁止使用手機,只能書信聯(lián)系。
因為書寫其實是一種訓練,秋山立輝認為,不能給客戶寫感謝信的人,是不能勝任匠人工作的。
3 、禁止接受父母寄來的生活費和零用錢。
只有使用自己辛苦工作賺來的薪水,去購買工匠工具,才會懂得小心呵護,如果用別人的錢買很棒的工具,也不會有任何的感恩之心。
4、 早晨從跑步開始,所有人都要跑步,花十五分鐘沿著街道跑一圈。
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振作精神,同時培養(yǎng)集體意識。
5、大家一起做飯,禁止挑食。
一起做飯不僅能培養(yǎng)集體意識,還可以相互配合,讓師兄弟感情更加親密。禁止挑食是因為,挑食的人往往也會挑工作,挑合作伙伴,甚至挑客戶,克服不喜歡的事物也很重要。
6、 每天早上的朝會時,齊聲高喊代表著匠人標準的“匠人須知30條”。
這是為了讓學徒牢記一流匠人是怎樣的,通過反復朗誦,讓一流匠人的標準,滲透到他們的潛意識中。
秋山立輝堅信,如此嚴格的要求,都是為學徒們成為一流匠人所打下的基礎。對學徒弟子們來說,年輕時的這八年學習,將成為他們一生的自我支柱。
因為秋山立輝就是一直這樣要求自己的,即使年滿70歲的他,依然每天都參加早晨的跑步,準備飯菜,以及進行廁所大掃除的活動等。
匠人須知30條,匠心源于用心
秋山木工的學徒每天都要高喊匠人須知30條,還會被師傅不定期抽查背誦。實際上,每天至少背誦三四遍,八年加起來就有一萬遍了。如此反復背誦,不知不覺間,將會按照匠人須知去做了。
作者堅信,一段文字如果自讀一遍,或許很快就會忘掉,但如果讀上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每天反復背誦,文字就會進入意識深處,變成我們的血肉,一旦到達那個境界,我們就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并且化為實際行動。
這里我們概括為三個方面講述,匠人須知30條,講的就是一名工匠的心理建設。
1、進入作業(yè)場所前,必須要成為有團隊精神的人。
有團隊精神,就是要為團隊他人考慮。首先你要成為一個開朗的人,當一個人始終保持開朗樂觀時,他的周圍也會變得明朗,愉快起來,人們都會向他身邊聚集,訂單也就自然來了。
保持開朗樂觀,就要學會控制情緒,試著放下自尊和矜持,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要坦率,謙虛,騰空腦袋,聽別人說話,看別人做事。
除了保持樂觀開朗,團隊精神還體現(xiàn)在有責任心上。盡責工作必然產(chǎn)生緊張感,這樣就能集中心力工作,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能。
負責任的行為,是指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會逃離現(xiàn)場,無論多么細小的問題,都不會含糊敷衍,越是困難,越是認真面對,并且堅持到底。有責任心的人,會把周圍人的差錯,全部當成自己的責任。
秋山利輝這樣說:“只要帶著101%的責任心,比起全力以赴的100%,多使出1%的力量來面對事物,只要如此堅持下去,一旦遇到難題,就一定能擁有沖破一切難關的一流能力?!?/p>
2、進入作業(yè)場所前,必須要成為有良好的品性的人。
秋山利輝說,良好的品性首先體現(xiàn)在愛管閑事上,如果是為對方好,即使是得罪人,該說的話也要說。
作者是最愛管閑事的人,就連徒弟吃飯的姿勢不好看,他都會大聲訓斥。
作者認為,后輩在工作上出現(xiàn)失誤卻不告訴他,失敗了也不批評他,這并不是親切,而是缺乏愛心。
良好的品性還體現(xiàn)在能夠為他人著想,舍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再行動。
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沒有關懷他人之心,就無法成為好工匠。
例如對于工匠來說,刨刀和鑿子如果經(jīng)常保養(yǎng),就會變得順手,相反地,如果不關心自己使用的工具,受傷的也是自己。
最后作者提出,心懷感恩,是工匠的基礎。感謝父母,感謝家人,感謝自己的孩子,感謝指導我們工作的師傅,前輩。
感謝別人就要說出口,只在心里想著不說出來,對方就不會知道。感謝的話語,會讓周圍的人感到溫暖,只有懂得感恩,你的人格才能獲得成長。
3、進入作業(yè)場所前,必須要成為謙虛的人。
秋山利輝認為,工匠的首要條件是謙虛。一個人無論多么有才能,如果傲慢自大,都無法為他人帶來幸福。而讓人變得謙虛最快的捷徑,就是打掃廁所,無論多么臟的廁所,只要認真打掃,都能把它變得像新的一樣干凈。
對于工匠來說,和私欲斗爭,不斷地約束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有美麗的心靈,才能做出美麗的東西。只有揚善去惡,才能愈來愈接近一流。
謙虛還體現(xiàn)在能夠認真傾聽他人說話上,如果能夠養(yǎng)成認真傾聽客戶說話的習慣,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文學,歷史,以及興趣,嗜好等,那么就能做到正確傾聽。
一流匠人的成長之路
1、每個人都擁有成功的潛質?
如果只是抱著“我只做我分內的事”“盡量輕松獲得成果”這種省事想法的話,就不會擁有真正的實力。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把每一個工作的日子,都當成一場戰(zhàn)斗。每天的24小時對作者來說,都是一場正式的比賽,都要全力以赴,所以每一秒都不能松懈。
每個人都擁有成功的潛質,但這要求我們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要足夠忍耐,足夠踏實,培養(yǎng)出一流的心性和專業(yè)技術,才能在往后的時光里,成為一流的匠人。
2、永遠都不要放棄努力
想要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必須要反復練習,這樣才能忠實呈現(xiàn)其核心及本質。
所以想要成為一流的匠人,一定要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去超越自己。
秋山利輝講了他自己的故事,有一次,在學徒放假回家那段時間,他設計制作了一張大桌子。
當學徒們回來后,看到那張打磨地無比漂亮的大桌子后,都大吃一驚。學徒們不知道是誰在這么短的時間制作出這么棒的桌子,當知道是秋山利輝做的后,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即使作者已經(jīng)成為所有人的師傅,成為這個行業(yè)的頂尖的匠人,他也不忘時刻打磨自己的技藝,所以我們永遠都不要放棄努力。
3、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時間
我們可以給自己定一個成長主題,比如,我還不成熟;我還需要完善某方面的技能;我還想多了解其他的一些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產(chǎn)生進步的動力。
因為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時間,所以應該毫無保留,熱衷地投入。
作者說,只要你保持熱情不斷地去做,即使你的手不靈巧,你依然能夠持續(xù)不斷地進步。
只要不放棄,并且確認自己每天都在進步,你的實力肯定會增強。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時間,而工作就意味著生活。
電影《一代宗師》里有句話:“功夫是什么?就是時間。“
在這個一味求速效,刺激的現(xiàn)代社會里,許多人拼命地考證,參加比賽,希望獲得名聲和掌聲,卻不愿意從老老實實蹲好每一個馬步開始。
平地起高樓,聚沙成塔,任何微小的累積,都能帶來質的飛越。所以真正的成功,要從不起眼,最基本的開始反復練習,這樣才能打好最堅實的地基。
世界愈快,心要愈慢。
當每一個人,都愿意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優(yōu)勢,回到基本面,去做對的事情。慢慢地穩(wěn)扎穩(wěn)打,腳踏實地以愚公移山的堅持,發(fā)動來自內在的力量,不輕看自己,不受外界干擾,全心全意地投入,那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
就像日本流傳的那句老話:只要專注、踏實地做好每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絲釘,都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