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四年了,當身邊很多同事和朋友還在糾結廣州房價貴,埋怨生活壓力大的時候,我和老公兩個人已經付下首付,在廣州市區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很多人說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五年內能在一線城市買房肯定是家底好,因為這個社會太多人喜歡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歸因于外因。那么真正決定你畢業五年后財富積累的重要因素包括哪些呢?就是大學四年+畢業四年,這八年的黃金組合。
每當回憶起大學那段時光,我一直慶幸當年自己愿意吃苦,愿意去鉆研專業知識和學習一技之長,而不是整日沉迷于電影電視劇和男歡女愛。我的大學生涯算起來只認真做了一件事:努力學好英語。
記得高中畢業填寫志愿的時候我對老師說想報英語專業,老師勸我說千萬不要再報英語專業了,現在懂英語的人太多了,沒啥前途。當時我想:懂英語的人多,但是真正精通英語的人多嗎?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學得精,不怕沒有出路吧?想到這里我堅定地報讀了英語專業。作為一個小縣城考上大學的學生,在正式上課第一天我就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有多大。
外教口語課上老師讓大家自我介紹,同學們紛紛流利順暢地說出自己的姓名愛好和特長,有些同學發音還特別native,讓我羨慕不已。可是我從小到大除了上英語課讀課文之外沒有開口說過英語,我連如何組織句子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該如何用英語表達。輪到我的時候,我忐忐忑忑地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了幾句自己都聽不懂的英文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我是一個內心特別要強的人,從那一刻開始就暗下決心:既然口語不好以后就一定多練多學!于是接下來的四年我跑得最多的除了圖書館就是外教辦公室。學英語一定要有大量的輸入才會有輸出。輸入大概就是閱讀英文原版文章和多聽英語,輸出就是聽和寫了。大一大二那時我大概是每半個月讀完一本英語原版小說,然后寫一篇書評和感想。然后每個禮拜去五次外教辦公室,和外教老師天南地北地聊天。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錯漏百出,連he和she都分不清楚,到最后可以一起聊文化、聊文學聊社會。
到大三時我覺得是時候通過一些高難度的考試來磨煉磨煉自己了,于是選擇了出國留學必考的雅思。因為聽說這個考試難度很高,而且含金量也不錯,于是就報了一個名。當時印象最深的一個段子是:一天姐姐打電話問我在干嘛,我說在買包。姐姐埋怨道“你不是開學才買的包嗎?怎么又買?”我說“包壞了呀,那個包手提的地方斷了。”
姐姐頓時傻了,說“你上課是背磚去的嗎?!你做了兩個月家教才買的真皮包啊!這都能背斷了?”我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這不大三的專業課多嘛,我每天上課除了帶專業書還要帶雅思真題和一本超厚的參考書······”
“奇怪,你上一節課帶那么多書干嘛?”姐姐表示很不解,我答“這樣課間休息的時候可以抓緊時間看呀!”
因為備考變態的雅思,所以英語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大三的暑假成功通過學校的筆試篩選到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國際小暑期。我的母校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二本,大一的時候聽說學校有交流去名校學習的機會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有這個機會呢?
因為對于一個從小并沒有接受過優質教學資源的人來說,能去到人民大學這樣的名校交流學習簡直是一種奢望,但是沒想到卻成真了!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任何付出都會有收獲。如果你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那收獲的肯定是機會和成長。
大學畢業后前三年,我選擇在華南地區一家最大的課后補習機構穩扎穩打,磨煉自己的教學實力。那個時候我們的工資特別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機構收學生600-1000一節課,給到我們只有十分之一。我曾經教過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一節課兩個小時的課酬是60多。工作一年后有一個月發工資,我看到短信提示銀行卡收入3400工資,那個時候心態差點崩了!三千多呀,在一個一線城市怎么生活?當時身邊有很多老師也受不了這個待遇,說公司太剝削了,要辭職。
我也想過辭職,但是我知道一旦辭職,我還得去另外一個機構找工作,還是會拿著比這里高不了幾百塊的工資,還是一樣會糾結。我知道唯一能讓自己賺到錢的方法就是自己開工作室,自己上課自己賺錢。但我知道那個時候自身條件還不成熟,我沒有總結出自己一系列的教法和教案,我沒有積累到足夠的學生,我沒有和家長關系好到如果我單干她們會追隨我出去上課。
于是接下來兩年我從這三個維度出發,開始改造自己。因為大學的努力,所以我的專業知識并不差,可以從小學教高中,這樣拓寬了學生范圍和基數。不用上課的日子我收集教輔書和教案,選出難的知識點和題目匯編成精英版教案專用于基礎好的學生,選出基礎知識點匯編成提高版教案專用于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因為這樣因材施教,我的學生大部分成績都有很高地提升,就獲得了家長的信任。這個時期有很多家長介紹朋友過來上我的英語課,所以把我的空檔擠得很滿。我跟家長也盡量保持很好的關系,在母親節或者婦女節的時候我會自己出錢買好花束和卡片,叮囑學生們要學會感恩父母的付出。很多學生會在卡片上寫下想對父母說的話,所以家長們在看到的時候會特別感激和感動,在微信上給我發感謝語等等。
到第四年,我知道時間已經成熟了,于是離開了機構開了自己的工作室。出于道義吧,我并沒有帶走之前教的學生,而是靠自己慢慢積累。因為我已經知道怎樣教好學生,怎樣維持與家長的關系,所以學生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再后來我買了房子,計劃一年去歐美國家旅游一次,慢慢地錢在我的心里變成了一種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工具,而不是為了它每日奔波。
上大學時我看過新東方名師周思成的一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今天的揮汗如雨,是為了明天的揮金如土。那時每當我覺得很累很苦的時候就想想這句話,也是這句話激勵著我一直走到今天。今天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及共勉:這世上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待我們能“揮金如土”的那一天一定會感謝當年揮汗如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