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花了35元報名了行動派手賬小組的一周年生日趴的線下活動,聽說是吃吃喝喝,聽分享,還可以認識些入坑了的小伙伴,快哉!
6點多回到家中,吃了晚飯。我就坐下來想把今天的收獲趕緊理一理,誰讓我記性不好呢。
收獲如下:
1.蘑菇Lillian的“開啟你花瓣式的人生”主題分享
她賦予了自己四個標簽:①享受快樂的手賬er ②瑪雅歷法的倡導人 ③土風舞的骨灰級舞者 ④夢想踐行者 (尷尬,最后一個有點忘記了。因為我沒帶紙和筆o(╯□╰)o)
姑娘提到了一句話,她說:“我沒有成為領域精英的那種追求,我愿意把有限的生命花在喜歡做的事情上,多去嘗試,多去感受。”這一句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我自小是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學生,也許是自身懶惰以及學習方法的缺憾,導致我一直不能成為成績拔尖的同學。當然勤奮和學習方法的事兒是在任何一個領都要加強的,我不否認。但人生短短數載,放棄多種多樣的愛好,一個猛子扎進一口井里,確實不是我的人生信條。以前我會背負著這樣一種壓力,就是我一定要成為我的職業對應領域里頭15-20%的人,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對于我就像小時候認真思考清華還是北大的問題一樣。換成如今,面對工作了,我仍然會同樣的思考,我得承認我還是挺有上進心的一人兒。每件事都會充斥著矛盾,就像我的上進心與我想自由放飛的心撞在一起一樣。我想要我的生活是有規律的,下班之余我可以把時間和精力合理分配到我喜愛的事情上面:養寵物,寫作,繪畫,攝影,其他好玩的事情。有些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下了班,和三五同事好友泡個吧,擼個串,明天繼續打滿雞血。而我,恰好相反,我要投入到喜歡的“業余”生活中充電,哪怕是在床上看看書也能自我修復。
好了,矛盾的點在于要成為領域里的精尖,除了天賦異稟,起點平臺極高之外,還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如此,勢必要求你的工作之余也要大量投入到該領域。(除非你是那幸運的將工作與愛好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人。)
蘑菇的一句話讓我釋然了,其實前行的道路上,實在無需背負過多。選擇你想要的,那一定是對的。
瑪雅歷法
我上一次聽到“瑪雅”還是2012年瑪雅寓言世界末日的段子,當謊言被時間撕破了臉的時候,瑪雅的寓言不攻自破。那個時候,我就不再把瑪雅的云云當回事兒了。這一次在如此正能量爆棚的一個分享上,嘉賓竟說自己是瑪雅歷法的傳導者和信仰者。
蘑菇說歷法相信,人在做快樂的事情總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半個小時過去了,沉浸在喜好中的自己猜感覺過了10分鐘,你的身心都會認為只過了十分鐘。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你的細胞也會認為時間只流逝了十分鐘,因此愉快會讓人保持年輕。頭一次聽到這樣有趣的說法!
我已經和蘑菇交流了一下瑪雅歷法的事情,她推送了她的老師給我。近期會抽空了解下有趣的瑪雅歷法,哈哈。
關于手賬
這是一次手賬愛好者的集會,我這個站在坑口觀望的小同學,參加了這次活動真的有了入坑的打算了。
雖然不是因為手賬達人分享的技巧打動了我,而是我在聽大家對于手賬的感受的時候,自己開小差想到最近這些天的學習方式有些問題。我的確認為手賬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拼拼貼貼,涂涂畫畫上,因此才選擇用更便捷的電子檔的形式:各種簡單易上手的APP來記錄。但,首先APP終究只有學習成果的累積,沒有學習過程的記錄,堅持了十幾天,但卻沒有太多的成就感。其次,如果使用冷冰冰的電子檔,自己很難做到高頻率的回顧,很多知識歸納了,總結了,就放著了。
我本就喜歡美美的東西,格式可愛的圖案和花邊,但同時我也知道手賬最主要的使命是管理好我們的生活和成長,如果純粹搞成繪本,反而沒有使其發揮最大功效,還耽誤你的主要任務。
入坑前,我要立下一個血一樣的Flag:用手賬一定不要本末倒置,它一定是為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
目前初步打算三本手賬:
1.生活手賬
記錄每日to do list,生活感悟及重要事件。
(可以多一些想象力的創作,拼貼,繪畫)
2.工作手賬
按每日工作的緊急程度寫計劃,開會記錄,工作反思與總結。
(不需要花邊和圖案,走簡潔商務風)
3.讀書手賬
按照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記錄理解,再次消化。書評可以放在簡書上寫。
(需要寫大段文字的東西我還是比較喜歡用打字的)
附加的小本本?: 英語本-記錄單詞和常用句型
配合使用的APP:“奇妙清單” ?隨時需要記錄的,臨時需要記錄的
“石墨文檔” ?微課學習時候用于快速記錄框架和零碎的要點
35元,今天下午很值當!開熏!ヾ(??▽?)ノ
(接下來要好好選選本子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