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天寫作魔鬼訓練營#day71#愛自己#day2
越長大越懂得,爸媽對于我們的愛,爸媽對于我們的付出,是那么的自然、淳樸、而又沉重。
我今天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文的題目。
01
寫此小文的原因就是今天讀了一位同學的文章《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給女兒的17封告別信》,她在文中描述了一句話,說爸爸不愿意主動去做康復訓練,我理解的意思是,爸爸不太配合去做康復治療。
我很著急!
我不知道那位叔叔為什么如此,自己想想后,觀點就蹦了出來,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因為錢;另外,是因為心情。
在生病的時候,尤其是在生了比較嚴重的病癥之后,病人的心理是特別脆弱的,不管他是一個高大的男人,還是年過8旬的老人,不管她是風光無限的女強人,還是,智慧與善良集一身的賢妻良母,不管他是風華正茂的少年,還是貌美如花的二八年華。。。。。。。
生病了,身體不舒服,其次帶給心情很多的負面影響,還有就是意識,拖累了家庭、家人,拖累了心疼你的人和你心疼的人的意識。
而這只是簡單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就是愧疚。總覺得自己的病來的不是時候,一來需要錢 ;還需要時間,需要家人抽出時間來照顧自己,或者用錢雇一個人代替陪伴和照顧,給兒女添了麻煩。
所有的這一切都會導致病人本人思想上一直在想一件事:生病需要錢,需要他人的時間;為身邊的一切一切而煩惱,又為家人所做的一切而愧疚。
對于生病以后眼前所看到的,藏在心里;所發生的一切都會令人心生郁悶,或者悲傷。
悲傷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都需要正面去面對,認真對待,而不要一味地逃避。任何的時候,逃避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越想沖出牢籠卻陷的越深。
在生命末端的人,會因為很痛,他(她)特別希望選擇離開的,一了百了,也就是安樂離開,現在這個問題還存在很多爭議。
就像那句話,我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
可是留給活著的人,太深的思念和痛苦。
但不管怎樣,這都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改變的。
02
說實話,對父母的恩情!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感悟出來的,人已到中年,被生活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觸動,就開始放電影似的回放過去,帶著70年代特有的味道和氣質 ,或追求文雅,或羞澀難當,一如往常。
而對父母的依賴卻越來越強烈。
與老公(老婆)吵架了,想起給爸爸說一句;被兒子惹生氣了,特別想和媽媽嘮嘮;工作中有太多的委屈后,想起媽媽做的白菜疙瘩湯;當夜深人靜一個人失眠的時候,特別想明天就回家,陪老爸去趕集,坐在他電動的三輪車,在田野中吹吹風;與朋友有意見分歧的時候,特別想起爸爸叮囑我的話語;心里滿是無語,無處訴說的時候,特別想念老家的那個小院兒,以及墻頭的那棵棗樹,還有摘豆豆、剝玉米的門洞,那個學習騎自行車的打麥場。
每當自己有壓抑無處傾訴的時候,就會沉默;沉默的時候,便會想起老爸老媽,以及老爸老媽陪著的那個最初的院落,有陽光,有爬上爬下自如的矮墻頭,有野生的茅草,有秋天里唱歌的螞蚱,有悠悠夏天鳴叫的蟬,有紅棗壓滿枝頭時,我們流著哈喇子的笑臉。
所有生活感悟,留一個結果,那就是離別,太痛。
在那位同學的文后我留言,中國人都不善表達,請轉告叔叔:
在父母在的日子,每個孩子才會有最簡單且最淳樸的愛,在父母在的日子,才會有最溫暖的愛,即使有吵架,也會可以發現隨時有驚喜。
活著是命,也是擔當,因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天。
我想表達的就是,血濃與水的親情,是世上最難割舍的,不管你是子女還是父母!
在我細數我對父母的依賴中,我慢慢總結,我想告訴自己,不管怎樣?無論如何,我都會爭取,讓我的生命更長一點,陪伴我的孩子更久一點。
從現在開始,我要做一個對自己身體,對自己的心情負責的人。管理好,鍛煉好身體;管理好,控制好心情,讓身體,和心情,同時得到健康的發展。
以良好的體魄,以平和的心態,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中發生的不可估計的事情。
在我余下的生命,我一定會多一些微笑,或者增加一點鹽的味道,生命離不開的味道,讓我的笑和健康,走得更遠一點,再遠一點,再遠。。。。。。
PS:因為看到同學的小文,又一來二去的留言,有一個念頭在大腦里滋生,我便順著思緒,把它記錄了下來,這個問題,我理解的很淺,本來想,要做這一周的周日記,但是沒有忍住,還是將它寫成了小篇。這個點了,祝大家晚安,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