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簡書里有一篇“關于寫作要不要告知家人和朋友”的文章,里面寫到自己開始寫作有一段時間了,卻不敢告訴家人朋友。一是怕不被認可;二是不想被親友們潑過來的各種冷水所淹沒。
這樣處境尷尬,小心翼翼的寫作者不乏,一部分會繼續堅持寫下去,一部分隨著遭遇的冷水和自己日漸消瘦的熱情而停滯。但應該也有很多人是像我這樣:想寫就寫了,想告訴誰就告訴了,不是完全不聽取周圍人的意見,而是因為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完全不會被干擾。
當然我也受過抨擊,也有被潑冷水,甚至還被看我不順眼的人踢出群。但我不覺得被別人抨擊是多大的內心糾結。我一直認為評論是別人的事,我的事就是繼續寫下去。不過我的朋友親人更多的是支持我鼓勵我,我在他們身上吸收到的都是正能量。我也很清楚,我得不了諾貝爾,也不是余華,我只是不寫就不開心,就是這樣。
寫作上,近年來我幾乎是從小白開始的。我不是一個很會寫的人,不是一個特有文采、措辭又華美的人。有時候我甚至會一時找不到該用哪個詞、哪句話來表達我想表達的,來表達不同時期不同狀況下的自己。但有個聲音總是在對我說,要寫。
要寫?寫什么呢?寫給誰呢?事實上我除了初中與大學畢業的那兩段時期里喜歡寫日記之外,幾乎都沒再動過筆。但我倒是能確定,那個歲月的那些日記寫的是什么,寫的是青春。那段青春,寫給的是未來的自己。
今年上半年,我開始偶爾會在簡書里寫上那么一兩篇文章發布出來。有朋友驚訝我的這個愛好,鼓勵我,也有的一邊鼓勵一邊潑冷水,我都一并當作正能量吸收了。直到有一天,內心呼喚了好久“要寫”的那個聲音,像忽然把我喚醒了似的,讓我有一種得趕緊努力寫,得趕緊加強閱讀的急迫。那種感覺就像,就像我突然找到了最愛的那個人,要迫不及待得告訴他一樣。但問題依然是:我要寫,要寫什么,適合寫什么,其實我還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想到什么就把它寫下來。每寫完一篇,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丑也好,美也好,我都在堅持和分享。我想總會有一個時刻,隨著積累,我會知道我適合寫些什么,我會找到我要寫的東西。
為了更好的寫作和分享,除了公眾號,我又特意查找和對比了很多寫作平臺,最后我還是定在了“簡書”,這個親和力極強的寫作平臺,既清爽又方便得寫作界面,就這了。于是之后,我開始比過去寫得密集了。但真的還不夠,比我預想的還差很遠,我還在繼續努力。
最近開始,我的工作有了變動,自己的時間縮短了一些,這又將是一個挑戰。
然后,也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寫文章到底賺錢嗎?每天就看你不是在寫就是在拍版,不賺錢你做了干什么啊?這問題......我經常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嗯,目前無論是公眾號還是簡書,除了收到一些打賞外,確實沒有收入。但這和我喜歡寫作一點也不沖突啊。
最后,保持多和支持自己,會給自己寫作建議的朋友溝通。我記得七夕那天,我發信息問楊先生:“今天我寫點什么呢,你是否有提示”。然后他像早就想好了一樣,果斷提示:“可以寫今天不能相見的軍人的異地戀”。我和楊先生的溝通毫無違和感,根據他的提議,我立馬構思出了一個短篇小說,當天就寫完發布了。
我對那篇短小說的寫法很喜歡,雖然我總覺得還可以改得更好,我私下也確實收藏了修改的版本。但是針對“永遠可以更好”的說法,我認為新手寫作不要總是盯著一篇文章去修改修改再修改,你不是在給某企業做策劃,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遠修改下去,一篇文章可能就把你的精力都耗盡了。你需要做的是繼續下一篇,一直到你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也找到了方向,再去看原來的作品,那時候也許你又會有更好的想法。
本來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取作“從開始寫,到現在的一些真實體會”。現在我想改了“寫不好也不會死,不讓寫才會”。沒有人會不讓你寫,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