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孔子到太廟里去,每件事情都要問一問。有的人說:“誰說鄹(zōu)大夫的這個兒子懂得禮儀呀?到太廟里來,每件事情都要發問。”孔子聽到了這話,說:“這正是懂得禮儀的表現呀!”
禮儀應該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他人的尊重。向別人請教,意味著我承認對方懂得比我多,在某些方面的知識他是權威。
二是真誠的品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承認自己的無知,進而通過問與答學習,變無知為有知,圣人尚且“不恥下問”,我們又有何理由拋不掉一文不值的“面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