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當生安吉成了多少媽媽的期望。不得不說,這個6歲的的小男孩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
堅強、懂事、可愛、寬容、貼心,有擔當又不失幽默。
不論是哥哥安吉,還是弟弟小魚兒,都被觀眾所喜愛,然后不自覺發出感慨:“胡可到底是怎么養了這樣兩個娃?”
而這位明星辣媽早在她的微博給出了答案。
依依看到后,也很是崇拜。果然,胡可媽媽真的有一套“對付”孩子的育兒經。
1
平等吧
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胡可曾在多次采訪中提到過平等。何謂平等,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人對人的一種態度。
胡可的教育理念就是對待孩子要像大人一樣,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學會跟他們平等溝通,尊重他們的個人意愿。”
所以她能站在安吉和小魚兒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詢問他們的意見,不強迫他們做不喜歡做的事情,像朋友般相處。
她會把他們當成平等的朋友去對話,也會把自己當成孩子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瘋,一起鬧,一起做游戲。
有時還會向安吉“示弱”,讓兒子幫自己克服一些困難。她把自己放在和他們同等的位置上,不居高臨下,也不一味縱容。
而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和孩子“建立”這種平等的機會。
例如,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不要總認為家務這些事都是大人該干的,孩子呢?“孩子還小,孩子還要學習,孩子正是玩的時候。”
摒棄這些老舊的觀念吧,讓孩子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拿拿東西,吃完飯收拾下碗筷等等。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成長總是需要過程的。
我們還需要學會平等的和孩子對話。不要一味的使用命令的語氣,“你把東西給媽媽拿過來”、“不對,不是這樣做”、“我是你爸、我是你媽,都是為了你好”。
這種命令式口吻,會自然而然拉開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讓孩子感覺你就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生活中我們要多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同時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害怕孩子的選擇是錯誤的,如果錯了,就讓孩子為自己的 選擇承擔相應的結果。
并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選擇,結果也是要由你自己來承擔。
2
體驗吧
給他們更多的嘗試
胡可經常會放手兩兄弟不管。放手他們自己做事,放手他們玩耍、吵架、和解。甚至連對弟弟的照顧、教育都放手交給了安吉。
在安吉和小魚兒相處的時候,胡可大部分時間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任他們去打鬧去和好,安吉在教育小魚兒的時候,胡可也基本不插手,實在處理不了了她才給他們提供幫助。
而小小的安吉早早就學會了做家務,疊衣服,還會主動幫媽媽做很多事情。
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對弟弟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兄弟倆感情好的不要不要的。
很多時候父母都喜歡“包辦孩子”,替孩子做一切以為孩子做不好的事情。認為直接把正確的結果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就不會再犯錯,就不會浪費時間走彎路。
其實,這是間接的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沒有真正經歷過,當再次面對這個問題,需要他們獨自去完成的時候,他們就會顯得不知所措。從而產生沮喪、怯弱的心理。
從小事開始,放手孩子。讓他們自己收拾小床,自己穿衣服,甚至吃完的飯碗交給孩子自己去洗。
只有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會讓孩子感到真實、現實,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我們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嘗試,既嘗試成功也嘗試失敗,讓他們發現不一樣的自己,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
3
自由吧
自由是最好的紀律
自由,就是尊重孩子的個性,避免過多的約束。
在胡可和沙溢的微博中,我們發現安吉是個多才多藝的孩子,足球、跆拳道、高爾夫、羽毛球、拳擊、馬術、游泳、唱歌、打鼓,簡直是十八般武藝集一身。
有人質疑,這是父母強加于孩子的。而胡可同樣給出了答案,這些都是按照安吉的興趣和意愿去培養的,屬于自由選擇。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會有意無意的把自己的意識傳達給孩子。比如,自己曾經的夢想和喜好;當下最流行的技能;甚至參照“別人家的孩子”。
而沒有好好審視自己的孩子適合學什么,或是問問自己的孩子想學什么。遵從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喜好來培養孩子,才是正確的方式。
動圖
有了自由也并非無底線。如果一味的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學習東西也未必是成功的,畢竟孩子們最大特點就是“三分鐘熱度”。
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然后要求他選擇了就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好,否則就要承擔某種后果。
一個自由的孩子,他內心的意愿得到了保護和發展,他的內心是平靜的,也就樂意遵守規則。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爸爸媽媽們不要試圖去用同一個模子刻意地改變他們,約束他們。在科學的范圍內,最大程度的放權給他們,讓他們選擇自己的人生。
依依說
在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性跟隨孩子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